本篇文章2169字,读完约5分钟
共享经济的风口从未停止过,无论是自然的还是人为的,它都在疯狂地吹着。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最近发布的《2016年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提供的数据,2016年中国“共享经济”的市场规模达到39,450亿元,增长率为76.4%。广阔的市场前景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创业项目涌入。其中,共享雨伞已成为继共享收费宝藏之后的又一热门项目,其声誉也在不断上升。
共享伞的发展如何?许多公司已经宣布他们已经获得了融资
目前,市场上已有十多家伞共享企业,如魔术伞、oto、E伞、jj伞、孙淳伞等。他们在中国很多城市都放雨伞,他们的运作模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堆型”借,通过设置一台柜式机器或调用借还机,运作模式类似于共享充电宝和早期的城市公共自行车。用户不需要下载应用程序,扫描机身上的二维码,可以根据提示借阅和归还。
另一种是“免堆放型”,可以在街上随处摆放。雨伞本身装有定位装置和智能锁。在手机上查看并找到附近可用的雨伞后,用户在该应用上支付押金和租金,扫描雨伞上的二维码以获取密码,打开雨伞使用,即使雨伞已关闭也将其归还。
在使用过程中,不同平台的收费标准差异很大。根据目前公布的数据,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统计: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除了oto的第一批雨伞以“三不”的形式投入试投资外,其他企业都收取了19元至59元不等的保证金。一方面,它表明共享雨伞的运行模式与共享自行车的运行模式基本相似,都是以“存款+收费”的模式运行。另一方面,雨伞的单一产品成本较低。据初步估算,共用伞的成本价在20元左右,平台收取的押金基本可以支付伞的费用。即使用户不退伞,平台也可以扣押金,损失几乎不存在。羊毛来自绵羊,这就是为什么企业家不担心丢失或归还雨伞。
在这种趋势下,一些共享伞式公司宣布,它们已经获得了融资。最近一轮是在6月17日,当时一个鲜为人知的“橙色伞”获得了500万轮天使融资,投资者是光大证券的投资机构(601788,诊断股票)。毕竟,在进入市场打伞的企业中,只有少数企业获得了投资,更多的企业是在试探市场,希望得到投资者的关注。这种两极分化的生活状况也延缓了行业的发展。除了融资,支付宝还与共享伞相关联。只要芝麻信用达到一定的分数,就可以实现免租金存款,这是共享自行车的唯一待遇。
共享雨伞是真正的“共享经济”吗?不,这只是一个幻觉
显然,资本已经进入共享雨伞的“明星”行业,这一行业在冉冉似乎正在兴起,并已迅速部署,试图以最低的试错成本获得最大的市场利润。许多人把共享雨伞等同于共享充电宝藏,甚至是共享自行车,并认为这是一个新的真正的出路,即将爆发。但事实上,这只是一种幻觉,这是资本的幻觉。
首先,无论从资本投资还是从市场规模来看,共享雨伞和共享自行车的数量级都不一样,甚至远不如后来的共享充电宝贝。就市场融资而言,莫比克最近完成了6亿多美元的融资,而奥弗小黄车并未示弱,正在寻求5亿美元的投资。在短短的两个月内,超过12亿元的资本涌入。然而,作为一个整体,共享雨伞只是数千万的资本投资,这还不到陈欧近10亿元的个人资本注入的零头。此外,在相对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共享雨伞并没有引发想象中的疫情爆发,而是停留在企业家在测试、投资者在犹豫的状态。
其次,分享雨伞和收取财宝没有本质区别。它们是由烧钱的资本、低成本的市场扩张和按时间出租驱动的。更通俗地说,人们人为地烧钱来制造行业的虚假繁荣,吸引更多的人来烧钱。先入先出的人退出,而那些接手的人只能努力支撑。被蝙蝠喜欢是幸运的。如果你找不到新的投资,一旦市场出现问题,就会以失败告终,投入的钱只会被浪费。整个市场的热度也消散了。
第三,共享雨伞还没有找到一个有效的盈利模式,其商业模式仍然有很大的漏洞。从目前的策略来看,共享雨伞可以通过广告、定制和数据增值来获利。在理想状态下,雨伞可以像流动的广告牌一样做广告。但是,雨伞的使用有特定的场景,对天气的要求也比较高。基本上,这是“取决于天气”。例如,北方很少下雨,你如何打开市场?此外,共享雨伞的商业模式的核心不是交易,而是存款和自来水。与庞大的资金储备相比,保护伞的租金可以忽略不计。这些长期存款用于金融业务,也能带来一定的收入,这正是用户批评的地方。
共享雨伞只是一场小小的战斗,共享经济的道路似乎出了问题
最近,上海和杭州相继推出了共享伞公司,但用户却以扰乱市容为由,将这些公司撤下,不归还,甚至由城管清理,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共享伞商业模式的漏洞。对于撑着雨伞的企业家来说,需要考虑的是,为什么原本旨在给用户带来便利的经济形式最终变成了挤出公共空的麻烦制造者?
在这背后,人们担心过度分享,甚至外国媒体都感到恐慌。一些美国媒体称,或许中国正变得过度分享,而澳大利亚媒体的观点更为惊人:中国的分享经济逆转了商业模式,从中受益的是风险资本,而非公众。
从共享汽车、共享寄宿家庭、共享自行车,到共享收费宝贝,共享经济的浪潮已经一浪接一浪。这一次,雨伞被推到了前台,但最终,道路似乎出了问题。在共享经济项目中,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资本狂欢,而大多数用户被动地接受概念的灌输和行为的培养,这在角色上是完全不平等的。资本青睐共享雨伞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共享自行车的影响,共享充电宝贝也不例外。如今,共用雨伞更像是一场闹剧。至于它的未来,让市场和用户来决定。
来源:罗马观察报
标题:共享雨伞不过是一场闹剧 共享经济的路也早就走偏了
地址:http://www.l7k9.com/gcbyw/7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