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05字,读完约4分钟

年中考试结束了,高收益银行的金融管理热潮逐渐消退。记者注意到,截至6月底,一家国有银行销售的保本产品预期收益率高达4.8%,而目前销售的保本产品预期收益率仅为4.3%,民生银行(600016,诊断股)在官方网站上销售。在5万元起售的13种非担保封闭式理财产品中,只有一种预期收益率达到5%,相比之下,6月底官方网站上展示的18种非担保封闭式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为5%。

莫“赌”结构型理财“高收益”

与财富管理收益逐渐降温相比,投资者的预期并未消退。由于在确保本金安全的基础上对收益率的无限预期,一些投资者将注意力转向了仍保持高预期收益率的结构性理财产品。

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市场公认解释是利用金融工程技术将存款、零息债券等固定收益产品与金融衍生品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金融产品。结构化理财产品的回报率通常取决于关联资产的表现。根据挂钩资产的属性,结构性理财产品大致可分为外汇挂钩、指数挂钩、股票挂钩和商品挂钩。银行销售的结构性理财产品的预期回报率通常以区间形式表示。例如,国有银行高净值个人的结构化理财产品的预期回报率低至2.5%,甚至高达12.5%。

莫“赌”结构型理财“高收益”

据一家国有银行网点的账户经理说,这种产品通常有一个观察日,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是由与产品观察日挂钩的收盘价与与与产品投资开始日期挂钩的收盘价之比来计算的。银行会提前在产品说明书中标注低行权价和高行权价,每个产品的设定值会有所不同。只有当该比率高于所示的高行使价时,产品的预期年化回报率才是预期的最高回报率。对于交叉价格产品,计算方法比较复杂,参与率增加,只能按照说明书中的公式计算。

莫“赌”结构型理财“高收益”

记者在上述国有银行网点注意到,对于理财产品,银行客户主要关注的是是否保证本金和最高回报率,而一些结构性理财产品由于回报率较高而备受关注。然而,据记者观察,虽然有很多咨询客户,但在客户经理介绍后,真正了解产品操作原理的客户可能不多。记者问一位阿姨,她最终决定购买与沪深300指数挂钩的看涨型理财产品。答案是:“这个产品的收益率高达7.6%,但仍有2%的保证。如果我幸运的话,你不赚吗?”事实上,除了少数真正了解市场的客户外,大部分购买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客户都有“买彩票”的心态,认为银行有可能获得如此诱人的回报率,而没有考虑回报率背后的条件是否真正符合当前的市场形势,风险有多高。

莫“赌”结构型理财“高收益”

根据荣360的数据,在6月到期的理财产品中,有196种没有达到预期的最高收益率,其中93种是结构性理财产品,103种是非结构性理财产品。在这93种结构性理财产品中,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5.43%,实际平均到期收益率仅为3.17%;在103种非结构化理财产品中,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82%,到期实际平均收益率为3.93%。也就是说,虽然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高于非结构性理财产品,但到期实际收益率低于非结构性理财产品。这样,大多数带着“赌博”心态购买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投资者都输掉了赌注。

莫“赌”结构型理财“高收益”

银行业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虽然有多种结构性理财产品在出售,但客户经理在向客户介绍产品时,不会逐一详细解释产品规格,也不会为客户分析潜在目标的市场状况。对于倾向于购买理财产品的客户来说,更容易接受的做法是简单地强调高回报,从而促进销售。同时,该人士告诉记者,作为投资者,除了关注投资产品的收益外,更应该关注投资产品的安全性。理财产品种类繁多,投资者应该提前做好风险评估。在理解产品原理的基础上选择符合其风险承受能力的产品是最明智的。

来源:罗马观察报

标题:莫“赌”结构型理财“高收益”

地址:http://www.l7k9.com/gcbyw/12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