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359字,读完约16分钟
王建明本人在业内被称为“剪刀”,这意味着只用一把剪刀就能准确地裁剪布料。为此,北京电视台有一个名为“特技挑战”的特别节目,他用5分钟做了一条裤子。
“我爷爷给溥仪、万荣做衣服,我爸爸王华普给周恩来、邓鹰巢做棉衣,我给前八届奥委会主席的蜡像设计制作服装,设计法国、韩国品牌,我儿子王超也继承了我们家的生意。”出生于1961年的王建明脸上带着微笑说道。
这是一个关于中国服装和中国工匠的四代制衣人的故事。服装是历史的记忆,记录着社会经济、文化、价值观和美学的变迁。这四代服装产业100多年来的沉浮是历史的缩影,也是伟大历史的见证。
四代人都做过同样的事情
故事开始于1899年,当时王建明的祖父因其聪明才智被召入承德热河宫。他开始跟宫廷裁缝学做衣服,后来在内务府的广初寺服装店当了皇家裁缝。他为溥仪、万荣和其他达官贵人做衣服。当时男女有别,所以他只能透过窗帘看这些宫殿里的贵族,从而发展了看着人们裁剪衣服的技巧。“王衣”的名字已经正式流传下来。
王建明家有一张老照片,拍摄于1930年左右。那天是他叔叔的婚礼。虽然照片发黄了,但我们隐约可以看到照片中的人穿着质量很好的棉袄,这说明当时家里很好。
之后,王建明的父亲王华普、叔叔和婶婶继承了父亲的生意,继续做衣服。王华普生于1926年,在天津创办了一家名为“前进服装社”的商店,人们住在楼上,商店在楼下。凭借精湛的工艺,他成为了天津北大关估算服装街的知名人物。
在王建明童年的记忆中,当他每天从睡梦中醒来时,他看到他的家人整天在洗衣服,忙忙碌碌,几台机器轰鸣着运转。
20世纪50年代,国家公私合营和前进服装有限公司合并为天津商业服装公司。王华普到单位工作,负责服装技术的管理。那时,男女服装是统一的,女装趋向男性化,蓝色、灰色和绿色是主流颜色。特别是,很长一段时间后,他进入了“十亿人十亿士兵”的军事休闲服时代。人们穿着解放服装、青年服装、中山装等。,而王华普也在这期间成了中山人。
王建明从天津美术学院雕塑专业毕业后,于1980年正式跟随父亲从事服装裁剪。这时,经过1978年的改革开放,个体经营的地位得到了承认。王化普教他的家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王氏家族重新购置机器,成为“独立劳动者”。1985年,王建明在天津开设了首家“时尚之王”服装裁缝店,专门从事立体裁剪。
当时,中国也向世界开放,多彩的外国服装涌入中国市场。人们开始追求时髦的衣服,来到“时尚之王”排队,要求根据杂志上的照片裁剪衣服,这使得人们拥挤不堪。王的服装产业在天津尤其是老商业区虹桥区稳占第一,引领了当时的潮流。
这张照片展示了一系列由王建明的祖父、父亲和他自己设计的服装,时间跨度从20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
王家每天从早上九点到晚上九点都很忙。预订号码将于周一发出,有效期为六天至周末。一年有365天,节假日除外,从春节的第一天到第五天,其余的日子每天都是开放的。有一次,新疆的一个老板为了做衣服,连夜坐飞机去找王家。王氏家族在天津北大关一带家喻户晓,也是亦舒街(相当于北京王府井(600859))的第一批万元户。
那时生意有多好?后来,王建明给了陶钧一个大概的交代。他平均每天接待20个人,每个人做3件衣服,每天净赚3000元。那时,钱是10元的大一统,家里的钱常常一个接一个地堆积起来。当时,普通工人的平均工资是每月30元,天津平房的价格是每平方米400元。在同一条街上,有一个有耳朵和眼睛的油炸蛋糕。几十个人卖油炸蛋糕。晚上结账的时候,他们一天赚1000元,而在王家一,一桌三人赚3000元。
天津的城市转型步伐正在加快。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王建明和他的店面经历了三次拆除,如拆除老街和旧区。几乎所有原来的店面都变成了300米以内的建筑工地。服装店失去了一大批顾客,而新店附近顾客的消费能力下降,商店开始衰退。王建明心如刀割。
这时,人们开始习惯在商场买衣服。最著名的广告词是“周日去哪里,郑州亚洲”,这甚至影响了全国消费者的消费感受。王建明也与时俱进,进入商场,进行批量加工生产,但别无选择,只能熟悉产品,不了解操作,最终损失惨重。这条路应该怎么走?
想起过去,北京的很多领导开车到天津找衣服,这在北京和天津都有些流行。非典过后,王建明最终选择离开天津,北上。在北京,从零开始,广告是由《时尚时报》做的,一点点的服装工作室被重建。经过北京几年的努力,现在的工作场所已经从最初的25平方米扩大到100平方米,到现在的300平方米。
作为这个家庭的第四代,王超出生于1987年。复员后,他选择继承父亲的事业,他的爱人是他父亲的学生。像他们的父母一样,他们通过衣服相互依恋。现在他们选择和父亲王建明在北京创业,继续做父母留下的服装生意。
做好服装的三大秘诀:继承、创新和审美
在王服装制作的百年历史中,他们赢得了无数的荣誉。
王华普有机会带领几十人为和邓做衣服。
王建明本人在业内被称为“剪刀”,这意味着只用一把剪刀就能准确地裁剪布料。为此,北京电视台有一个名为“特技挑战”的特别节目,他用5分钟做了一条裤子。2000年,他为毛泽东、周恩来和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的蜡像制作服装,并将其收藏在国家博物馆;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他为奥委会主席制作服装,他还为其他名人如蒋大为和孙俪制作服装。
王建明还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装工艺”的传承人。他知道,在他的成就背后,是对父辈技艺的继承和创新,是对美的认知,即审美的不断提升。
王建明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服装行业工作,服装对他有着深远的意义。他坦言道:“我们的祖先传了一碗饭给我们吃,我们要靠他养家。”更深一层的意思是,“做好工作,继承传统工艺,发扬光大。”
继承和创新齐头并进,王家坚持两条腿走路的原则。两条腿是继承传统和应用高科技,传统技术与现代管理和理念相结合。
越来越多的人追求时尚。时尚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文化的风向标,但它并不等于快餐。它有自己的周期,也可以成为经典,它有自己不变的东西。如果你想把一个行业做好,你必须坚持下去,最终你会成为第一名学者。王建明坚信工艺的价值。
王建明刚开始切割时,他父亲告诉他一个公式。后来,他把它简单实用,并总结为王的四分法。从现在开始,这种简化方法已经在实践和教学中得到应用,90%的学徒都是合格的。
王建明非常包容未来的新事物。他说传统技术就像种子。现在土壤不同了,种子可以适当改良以适应土壤。时尚应该有核心技术和适应能力。他一直在努力学习新东西。
2008年,他开了一家网店,开辟了一个新的业务“网络定制”,并通过远程视频视觉检测为顾客裁剪衣服;他还创立了大数据。由于多年的经验,他把不同的人分类和分组,心中有做衣服的尺寸;他有独特的教育情结。他试图进行新的转变和讨论,开办培训班,并开始在线教学。“给人做衣服就是给人打扮;而参加培训课程是为了装扮一群人。”王建明倡导不同于学术学校的实践教学,五年内培养了200多名学生,这些学生将在未来的行业中崭露头角,许多人设计的许多服装将出现在国际时装展览会上,这已经成为他引以为豪的新舞台。
王建明对于做好衣服很有一套。他从《易经》中借用了“数学相论”。一般来说,数字是衣服的尺寸数字,原则是制作衣服的想法,阶段是形状。理念是灵魂,技术是身体,两者应该结合。要做衣服,你不能简单地用数字,也不能简单地用理论去理解它们,还要拜访算命师,增加人情味。人是产品的核心,他的经验和思维方式是灵魂。一个好的时装设计师需要根据一个人的身高、肥胖、个性甚至情感特征来设计。
什么是美?当陶钧问一个在艺术领域跋涉了50多年的人时,王建明反复强调美就是平衡。一般来说,这意味着看起来很舒服。如今,美学越来越多样化,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东西。尤其是作为时尚风向标,时尚的生命周期非常短暂。尽管现代工业化加速了服装的生产,数字化生产和管理可以取代许多小作坊,真正的服装设计需要设计师的独特理解。
王建明对中国的美丽有着独特的感觉。近年来,他经常参加鸟巢、钓鱼台国宾馆等旗袍表演,致力于推广中国旗袍和其他中国服装出国,这也是他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消失的工匠
裁缝是现代的时装设计师,他们手中握有时代特征和文化记忆。服装行业作为第一线行业,并不缺少工匠和工匠,但随着工业化和规模化,这样的工匠正在减少。
“充分利用每一寸布料和丝绸,不要骄傲自大,要量体裁衣”。说到服装,它离不开中国制造业,也离不开“工匠精神”这个术语。
当石马军惊叹王建明裁剪衣服的速度和准确性时,王建明平静地说:这些都是劳动积累的,劳动创造智慧。
他理解工匠的精神:如果你想制造一个产品或一个职业,你应该认真去做。没有捷径,别人做一次、三次、五次,我做100次、1000次,我保证做得比他好。如今,许多年轻人发现做事情和寻找各种捷径很难。事实上,一切都需要尝试和测试。要制造一个产品,你必须经历、打磨和沉淀,并反复经历。
慢就是快,所有快节奏的劳动,战斗的士兵是昂贵的,裁缝的眼睛是脚,所有这些都是经过长期训练的。只有当一个人以最精致的态度做事时,他才能产生巨大的价值。为了做好衣服,王建明本人多年来拜访了意大利、日本、德国等世界服装大师,以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王建明师从意大利科菲亚国际时装学院院长乔瓦尼大师和日本著名服装设计专家猪口一郎先生
如今,很多人欣赏工匠的精湛工艺和精益求精的精神,但岛君从王建明看到的只是他的日常要求。
在中国制造业迈向“知识创造”时代的过程中,我们可能永远不会像今天这样渴望工匠精神。日本“寿司神”中小野二郎的员工精神感动了很多人,国内纪录片《我修复故宫文物》也大受欢迎。
许多人有一个误解,认为服装制造商只是一个裁缝,不需要太多的文化,服务人民,并有一个低的地位。尽管有360行,很少有中国父母愿意让他们的孩子完成本科课程,然后成为“裁缝”。努力工作的人统治别人,而努力工作的人统治别人。我们的文化推崇的是努力成为勤劳的人,而不是勤劳的人。在意大利、德国和日本等国家,制鞋和制衣的人属于工匠,与其他行业享有同等地位。
提到这一点,王建明有些遗憾。在他看来,文化不是一个人学到了多少知识,而是一种对天地、人性和生活的感悟和积累。裁缝也是一个有文化的人,他经常根据生活经验做出全面的判断,他不是一个劳动者,而是低调、勤奋、聪明,甚至有智慧和远见。
王建明和服装协会成员深知中国工匠的精神需要发扬光大,近年来致力于中国传统工艺的探索和宣传。
王超说他父亲教了他很多。尤其深刻的是,“做人就像做衣服,要有针有线,要有童心,要讲究美和道德;做衣服,就像做男人一样,必须有条理,端庄有礼,讲究本质和魅力。他会坚持下去。
这只是中国老品牌的一个缩影
王超现在经常往返于北京和天津之间,他急于获得“中国老字号”的商标认可。相比之下,他的父亲对这个历史悠久的品牌更冷漠、更开放,他觉得这个头衔更多的是来自外界的认可。如果消费者的价值观改变了,老品牌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那么空.可能就不会存在了
从1904年至今,王的四代服装经历了数百年的历史。在经历了辉煌和低谷之后,我们未来能走多远?这不仅仅是折磨商店吗?酷刑在中国也是一个百年老店?这只是一个小小的缩影,它的命运也是其他中国老店的轨迹。
在历史的长河中,老字号早已不仅仅是一个品牌,而是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它承载了几代人共同的记忆和感受。
据统计,日本有21066家“百年老店”,其中8家企业已有1000年的历史。另一方面,中国只有五家有150多年历史的老店。
岛君曾在《中国企业》一文中写道“20次自杀能活100年吗?”中国企业诞生“短命”的原因分析:
假设大陆有一家百年老店,诞生于1916年。让我们把它往后推一百年。它会经历什么?战争、土地改革、公私合作、文化大革命、一系列城市化、拆迁和重建……(这里省略10,000字)。草草算一下,随着时代的进步,这家店至少要经受20次“生死考验”。
然而,王的四代服装至今传世,可以说已经经历了20次考验。王建明和王超无法预测未来会有多少测试。
中国服装的未来与出路
王的服装只是中国服装行业数以百万计的中小企业之一。让我们把目光从王的服装转移到整个服装行业。
世界上有五种著名的时尚:巴黎、纽约、米兰、伦敦和东京。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最大的服装生产国和最大的服装消费国,但它不是一个科技大国。中国本土品牌远离法国、意大利、日本和韩国,尤其是在设计和创意方面。
对于服装行业的未来,联想投资的李家庆有一个判断:服装行业在中国是一个万亿的市场,但目前真正的品牌规模还很小,但在未来3-5年内,这个行业将进入一个非常快速的增长阶段,并且将会集中,大型企业将会越来越大。对于一个美丽的小公司王力可建明来说,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1.拥抱资本
如今,在互联网时代,“双重创新”的浪潮已经掀起了资本形势,服装行业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日益融合也在迅速改变着行业的竞争格局和模式。
中国服装企业90%以上是民营企业,融资难一直是影响国内服装企业实力和扩张的重要因素。这些年更加突出。如果没有足够的资源,特别是资金,它很可能被淘汰或收购。
许多本土品牌已经在积极拥抱资本。专注于产品的工匠们是时候改变他们的想法了。
如今,和王超谈论资本合作的人已经不少了。刘东风是其中之一。他对王佳良好的产品理念持乐观态度,王超感谢刘东风的真诚感谢和帮助。与他的父母相比,他有一个更先进的想法。他认为未来的企业可以进行数字化管理和网络营销,实现资本对传统工艺店的煽动。现在双方都在努力扩大局面,一个新的局面正在悄然出现。
2.产品和营销都必须掌握,而且必须努力
许多人可能对石马军也有同样的感觉,他们在买东西的时候都认识品牌,这实际上是对质量的强调。品牌的基础是质量。
王建明总是认为他应该闭门造车。当他打开门时,他被发现不小心成了国王。不要整天谈论建筑,而是把事情做好,慢慢成为一个品牌。然而,许多年轻人不喜欢穿中国本土品牌,总觉得外国品牌更好。事实上,这背后是对国产服装缺乏信心。这需要更多的人造产品。
如果太多的人专注于营销和销售,负责制造的力量就会变弱,王建明想成为制造产品的人。“在中国有很多外国服装品牌,但中国人不能总是为别人销售和代理。中国必须有自己的产品,做得好,做得精,变得更强。这条路必须自己走。让外国人销售中国制造的产品,让中国的服装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刘东风告诉石马军,“他们太专注于技术了,以至于市场营销跟不上。”如今,在新的环境下,老王父子越来越意识到,酒也怕巷子深,光靠技术是不行的,还有好的营销、品牌策划、包装和服务。
这对王建明和王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他们过去一直沉浸在服装技术中。至少他们正在觉醒和行动。而且有很多传统的工匠喜欢他们,所以他们走下来的时候不得不仰望天空!
3.满足个人需求
文怡董事长夏花表示:“2017年,服装行业将发生巨大变化。具体来说,它将开启个性化时代和品牌时代”。
事实上,这一大背景是,未来五年,中国将完成消费结构的重要转型升级。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消费者主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以消费者体验为追求的个性化定制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一极。
近年来,中国人的消费观念日益理性化,不再停留在“更贵、更买”的阶段。香奈儿等国际奢侈品牌在中国降价生产越来越受欢迎的产品,这是适应中国人消费认知的变化。同时,高端定制品牌获得更多机会,定制被视为真正的奢侈品。
这对王家和工匠王力可建明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在王超的工作室里,我遇到了他的孩子,一个小女孩,我问他:“孩子们将来还会继续做衣服吗?”王超说只要她喜欢,我就支持她!她会成为第五代继承人吗?
来源:罗马观察报
标题:给溥仪、周恩来做过衣服 这是一个四代制衣人的故事
地址:http://www.l7k9.com/gcbyw/9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