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23字,读完约5分钟
目前,我们还不能做出这样的判断。从短期来看,共有房产对购房者的决策影响很小,因为那些有资格和负担得起的人仍然会考虑私有房产。共有产权房是针对一些没有资格和负担不起的人。然而,如果后来的支持政策得以实施,一些人可能只需要被引入共享市场。
共有产权房是近年来业内热议的一个高频词。
近日,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房地产)发布了《北京市共有产权住房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顾名思义,共有产权房是由买受人和政府共同拥有的产权,是对原有自住商品房政策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一些业内人士告诉《国家商报》记者,因此,对住房需求的影响可能是显而易见的。
扩大住房保障的覆盖面
事实上,共有产权房并不是一个新名词。早在2007年,江苏省淮安(房地产)就率先试点了共享产权住房,2010年,上海(房地产)推出了共享产权住房试点项目,实施了住房和经济“双困”标准。2014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六部委选择北京、上海、深圳(房地产)、成都、淮安和黄石(房地产)作为共有产权住房试点城市。2016年,上海出台了《共有产权住房管理办法》。
全国房地产商会会长顾云昌表示,其实,共有产权房是保障性住房的推广,是政策不断完善的过程,属于保障性住房的范畴。
"与传统的经济适用房相比,共有产权房具有明显的制度优势."新房数据研究所所长杨扬对《商业日报》记者表示,首先,政府的出资是明确的,这严格限制了“投机”需求,同时稀释了经济适用房支出,有助于改善地方政府的现金流。让地方基金扭转局面;此外,其实质是为有合理住房需求的居民提供杠杆,并提供一种事实上的住房金融支持。
杨扬补充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是非常适合北京推广共有产权的房子。在北京现行的住房保障制度下,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问题一般可以通过公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来解决,而高收入居民可以负担得起商品房的价格。然而,一些居民既买不起商品房,也不能申请公共租赁住房。在一线城市的居民中,这个“中间层”恰恰是最大的群体;这些居民不仅需要居住权,还需要拥有自己住房的权利。因此,在不久的将来,一线城市很有可能会陆续出台共享产权政策。
关于共有房产的定价问题,中信证券(600030,诊断单元)指出,目前共有房产的试点城市还很少,覆盖面也太窄,将来共有房产完全有可能更贴近中产阶级居民的需求。同时,如果定价权完全交给政府,系统运行的效率可能不足,但如果定价权完全交给开发企业,就会形成定价的合理性和对共有产权房的选择。
急需的商品房可能会受到影响
链家研究所所长杨现领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目前,北京的主要政策性住房是经济适用房(662,000套)、有限住房(129,000套)和自住商品房(100,000套)。预计2017年至2021年将供应250,000套自住商品房,按共有产权住房方式实施。到2021年,预计北京的总存量将达到900万套,其中共有产权住房占2.8%。
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自住房供应以来,北京已售出80套(含)或全部自住住宅用地,自住住宅总面积达到703万平方米,可建保障房约8万套,价格明显低于北京商品房。
房屋企业对共有产权房屋的影响有不同的看法。
远洋运输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李明表示,该政策的出发点是解决住房需求刚性的问题,产权从设计上是明确的。就像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一样,它把握了产权明晰的本质,便于未来长效机制的对接。
北京雅居乐集团区域营销总监何斌表示,共有产权住房的概念需要大量后续政策支持才有意义,比如房地产登记程序和周边教育资源的分配政策。
那么,在房地产市场上,共有房产会不会导致只需商品房价格下降,高端商品房价格上升的两极分化现象?
何斌告诉《国家商报》,目前不可能做出这样的判断。从短期来看,共有房产对购房者的决策影响不大,因为那些有资格且负担得起的人仍会考虑私有房产。共有房产是针对一些没有资格和负担不起的人。然而,如果后来的支持政策得以实施,一些人可能只需要被引入共享市场。
保利投资研究所称,共有产权覆盖的人群的购买力更接近二手房市场。如果共享产权的供给能够有效地落地,它将会吸纳大量的购房需求。预计分割后的存量住房市场的购买力将发挥更大的作用,而新的商品房市场将把目标人群转向改善人口的高端趋势。
何斌进一步表示,总体而言,与共有产权房相关的措施只是房地产市场整体调控中的一个环节,但综合来看,影响深远,因此企业近期正在进行战略调整,试图从单一的房地产开发转变为城市运营商。
来源:罗马观察报
标题:共有产权房会导致刚需型价格下降、高端上涨的现象?
地址:http://www.l7k9.com/gcbyw/8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