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492字,读完约16分钟

90岁的邹文怀从事电影工作已近50年,是香港电影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老板。

43岁之前,他为邵氏兄弟在香港电影业的崛起做出了巨大贡献;43岁后,他创作了自己的《金色丰收》,前后拍摄了600多部电影,并赢得了李小龙、洪金宝、成龙、张可颐、陈可辛等巨星演员和导演的青睐。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人们提到“香港电影”时,首先想到的是嘉禾。

他拍了600多部电影、捧红李小龙等人 却贱卖公司退场

然而,这样一个电影王国在1997年后苦苦挣扎,最终以低价卖给了一家大陆公司。邹文怀和他开创的香港电影时代也消失了。

(这个标题已经成为一代人的记忆)

逃离肖

邹文怀的电影业始于肖氏兄弟。

1958年,51岁的邵逸夫从新加坡回到香港,进入电影制作领域。著名电影大亨邵逸夫在东南亚拥有大量影院,主要放映邵氏父子(由邵氏二弟邵仁迪创建)制作的电影。然而,肖的父亲和儿子在20世纪50年代末被同龄人殴打致死。邵仁迪指挥失误,失去了信心,肖的父亲和儿子处于危险之中。为了扭转这种局面,邵逸夫和他的第三个兄弟邵仁枚创建了肖氏兄弟。

他拍了600多部电影、捧红李小龙等人 却贱卖公司退场

新公司几乎是白手起家建立起来的。邹文怀是邵逸夫雇佣的第二个人,第一个是秘书。

邹文怀出生在香港,比邵逸夫小20岁。民国时期,他在上海学习新闻专业,后来在香港担任体育记者。30岁以后,他渴望找到一个获得成功的机会。在他的老师吴的介绍下,他加入了邵氏兄弟从事宣传工作。

除了宣传工作,邹文怀还接管了行政和财务工作,他的权力比总经理大,总经理只负责分配。在中后期,他成为继邵逸夫和邵仁枚之后的第三人。

邵氏兄弟通过差异化路线与点卯竞争。中国商人的战略概括如下:

点卯的主人陆运涛出生在一个富裕的马来西亚家庭,深受英国文化的影响。他想把西方戏剧和中国故事结合起来,并吸引了著名的作家和导演,如张爱玲、文艺和杜青,他们擅长文学电影,工作一丝不苟。

邵逸夫热衷于中国传统文化。他的电影主要是为南洋华侨服务,以满足人们的乡愁,而华侨对民间故事、经典和通俗小说更感兴趣。虽然邵逸夫也重视电影质量,但他没有陆运涛认真。他认为电影是一种产业,而不仅仅是一门艺术。

他拍了600多部电影、捧红李小龙等人 却贱卖公司退场

为了实现大规模生产,邵逸夫在清水湾购买了大片土地,建立了大型电影制片厂,并从美国引进了先进的电影设备,以提高电影的声音和画面质量。他还率先开放了武侠电影市场,并在香港电影界声名鹊起。

邹文怀是邵逸夫最有效的执行者,他已经一个接一个地实施了他所有的政策。此外,他还邀请何冠昌、梁枫等朋友加入邵氏,并创办了《南方电影》等娱乐杂志,为邵氏的电影销售奠定了基础。

为了进步,邵氏兄弟在短短几年内崛起于香港电影业,相当于点卯。

后来发生了一起事故。1964年,洛克万托电力有限公司的老板和近60名高级管理人员集体encountered/きだよ/difficulties,电力有限公司从未恢复。香港电影业进入了邵氏兄弟时代。

对香港电影人来说,邵氏兄弟是唯一的一个不是一件好事。

邵逸夫将电影产业视为一条流水线,建立了包括制作、宣传、发行和放映在内的完整产业链,而导演和演员只是产业链中的“螺丝钉”。虽然邵逸夫推动了造星运动,但他给演员的待遇很低,不仅给他们的钱少,还要求一份“合同”,也就是说,他不能为其他公司拍摄。这就是“大磁场系统”。

他拍了600多部电影、捧红李小龙等人 却贱卖公司退场

导演和演员对大规模的场地系统非常不满。1963年,著名导演李翰祥在点卯的支持下开创了自己的事业,带走了一批人。此后,邵逸夫对李翰祥进行了几年的“围剿”,使后者一无所获。

邹文怀是大规模野战系统的执行者。他非常了解草根阶层的困难,但他无法改变任何事情。他甚至不能改变自己的处境。

虽然邹文怀被称为“肖三号”,但他从来没有任何地位。他的头衔是“宣传总监”、“生产经理”,最高的是“副总经理”。邵氏导演张彻形容这是“一流的人才,三等的职位和特殊的权力”,并指出这种安排是为了防止邹文怀带头高震。后来的事件证明了这一点。邵逸夫安排红颜知己方逸华进入管理层,并夺走了邹文怀的部分权力。

他拍了600多部电影、捧红李小龙等人 却贱卖公司退场

邹文怀的性格很和谐,在邵逸夫宣布决定之前,他一直克制着这种安排。

1967年,邵逸夫进入蓬勃发展的电视行业,成立了香港电视广播公司(tvb)。为了加快tvb的发展,他决定将肖的拍摄计划减半,这让邹文怀和其他高管感到震惊。

邹文怀知道他不能改变邵逸夫的决定,也不想为别人工作,于是他和朋友何冠昌、梁枫在1970年创办了嘉禾。

双雄争霸

嘉禾成立前,邹文怀做了全面的准备。他从泰国和台湾获得了一笔启动资金,与拥有发行公司和院线的点卯公司进行了谈判,并找到了一个稳定的项目——“独臂刀对瞎子”。

《独臂刀》是邵逸夫于1967年推出的开创性武术作品,也是香港首部票房超过100万英镑的电影。1969年,肖再次推出“独臂刀之王”,也卖得很好。邹文怀参与了“独臂刀”系列的制作。他成功地说服了男主角王宇,带着极大的兴趣转投嘉禾。后来,他与日本电影人协商合作制作,并租了一个台湾工作室来制作电影。

他拍了600多部电影、捧红李小龙等人 却贱卖公司退场

这部电影真的很成功,嘉禾也很快成功。然而,在拍摄和放映期间,嘉禾一直在起诉邵氏,邵氏指控嘉禾“侵犯版权”,并聘请了一个大型法律团队试图以此诉讼扳倒嘉禾。诉讼的结果是,嘉禾败诉,但只需赔偿邵氏10万港元。

邹文怀以不光彩的方式为嘉禾赢得了一席之地,但他知道嘉禾没有自己的招牌走不了多远。这时,上帝送给他一个金字招牌——李小龙。

1970年,在美国奋斗了十年的李小龙回到香港救了他的亲戚。今年,他30岁了,拍了几部好莱坞电影,而且很出名,但他总是一个二流和三流的角色。他对香港电影业很乐观,希望能一炮走红,而邵氏兄弟是他理想的合作伙伴。

然而,邵逸夫并没有太在意李小龙。他欢迎李小龙加入邵逸夫,但要求李小龙像其他演员一样签一份“独家合同”,而片酬仅为2000美元,远远低于李小龙要求的10000美元。

邹文怀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游说李小龙,并提供了7500美元外加股息。李小龙被诱惑了。随后,双方拍摄了《唐山大地震》,票房达到350万港元,打破了香港电影的票房纪录。

为了在冉冉牢牢抓住正在崛起的李小龙,邹文怀和李小龙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协和影业,负责融资、发行和运营,李小龙负责制作。《猛龙过江》由康科德制作,票房收入530万港元,打破了新记录。

李小龙的走红让嘉禾变得辉煌,对邵氏构成了巨大的威胁。那些年,又邀请了“造反派”李翰祥回来,并以《大军阀》、《浪漫谭》、《一个有趣的人》等浪漫的笑剧投入战斗。

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1973年7月,李小龙突然在朋友家中去世,他的去世打乱了嘉禾的计划。然而,嘉禾并没有拒绝,反而迎来了许冠文、洪金宝、成龙等一批巨星,因为它通过李小龙创造了一个“靠明星发财”的传奇。

喜剧明星原本是邵的演员。1973年,他带着新剧《鬼马双星》与邵逸夫谈论分红合作,但结果被断然拒绝。受挫后,他凭着自己的剧本投身于《金色收获》,这部电影卖出了600多万港元,甚至打破了李小龙的票房纪录。后来,他制作了几部年度票房冠军影片,并在嘉禾的支持下创办了《许仕海电影》。

他拍了600多部电影、捧红李小龙等人 却贱卖公司退场

通过李小龙和许冠文,嘉禾形成了一套“独立电影人制度”,即嘉禾大力发展融资、发行和院线,同时支持导演和演员在嘉禾的指挥下成立卫星公司,嘉禾和卫星公司通过监制进行协调。该系统的核心精神是“一起创业,分享快乐,分享幸福”,极大地调动了导演和演员的积极性,同时减轻了嘉禾的经济负担,使嘉禾成为一个电影创业平台。

他拍了600多部电影、捧红李小龙等人 却贱卖公司退场

继许冠文之后,洪金宝、成龙、吴宇森等知名导演和演员相继加盟嘉禾,洪金宝和成龙创办了卫星公司。成龙还拜嘉禾创始人之一何冠昌为义父。

到20世纪70年代末,嘉禾和萧伯纳没有什么不同。20世纪80年代,嘉禾的上升势头更加明显,而肖氏逐渐衰落,并于1987年正式停产。

黄金时代

邵氏衰落后,嘉禾并没有迎来统治地位,因为随着市场的井喷,各种资本纷纷涌入,香港电影进入了黄金时代。

成龙是这个黄金时代最耀眼的明星。

1979年,他离开原来的公司,加入嘉禾,然后拍摄了《小弟弟出去》,卖了1000万港元。随后,在嘉禾的推动下,他几乎每年都推出一部重磅新电影。嘉禾还将成龙推向了好莱坞市场,并拍摄了英文电影《炮弹速度》。

除了成龙这个顶梁柱,嘉禾的其他演员也投身其中。根据中国商人战略梳理的数据,在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该公司每年生产25 ~ 30部电影,同时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分销网络和电影院,这在中国是最高的。

更让嘉禾感到自豪的是,1990年,以卡通片《忍者神龟》为主题拍摄的真人电影《忍者神龟》在全球票房达到10亿港元,成为当年全球第三大票房电影。

凭借这一势头,邹文怀在1994年带领嘉禾上市,他的个人财富飙升至6亿港元。

榜样的力量是无限的。嘉禾崛起后,香港和外资纷纷涌入,推出了自己的电影品牌。

在当地的资本中,金公主是最活跃的,而新艺术城是金公主拥有的公司中最好的。

1980年,麦家、黄百鸣、石天、徐克、石南生、曾志伟和泰迪·罗宾共同创建了新艺术城,希望为年轻电影人创业搭建一个平台。新沂市的办公条件非常艰苦。七位创始人被一个十多平方米的小房间包围着,但是他们的作品很棒。

1982年,新艺术城推出了新年电影《最佳拍档》,这部电影卖出了2600万港元,在香港创下了新的票房纪录;1986年,它发行了《真英雄》,票房收入近3500万港元,《马克》成为海峡两岸观众的偶像。

不幸的是,这一趋势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得以延续,当时七位创始人因想法和兴趣不同而分道扬镳。

除了新的艺术城,德宝在20世纪80年代也很繁荣。1984年,洪金宝和岑建勋创立了德宝,但他们很快将公司卖给了富商潘迪生。说服将邵的电影转移到德保与嘉禾作战。整个八十年代,嘉禾、新沂和德宝是三大支柱,周围有一些小型独立电影公司。

他拍了600多部电影、捧红李小龙等人 却贱卖公司退场

20世纪90年代,新沂市和德保都被关闭,但嘉禾仍未称霸江湖,而是进入了战国时期。

当时,香港电影在东南亚和台湾很受欢迎,巨大的需求促使香港电影人拼命制作。整个市场每年需要两三百部香港电影。为了抢片源甚至主动去香港买花,台湾的电影厂商都在计划购买一部电影,比如指定它为勇武侠片,由王家卫执导,主演是、梁朝伟和,情节是……另外,台湾的电影厂商也支持刘德华、李连杰和王家卫成立自己的独立电影公司。

他拍了600多部电影、捧红李小龙等人 却贱卖公司退场

那时候,稍微出名的导演、演员、编剧和武打导演都很忙,每天都赶着去工作。例如,编剧文隽曾经在四天内写了一个剧本,他制作的电影实际上卖了1900万港元。明星的日程安排更加拥挤。有些明星一天要穿梭于几个工作室,而导演则必须在两三个小时内完成所有工作。明星薪酬也涨到了天价,成为公众的热门话题。

他拍了600多部电影、捧红李小龙等人 却贱卖公司退场

不幸的是,这样的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香港电影业遭遇了一系列重大危机。

到处都有危险的危险

这场危机早在1993年就开始了。

当年,台湾当局调整了两项电影政策,一项是放宽对好莱坞和日本电影的进口限制,另一项是允许台湾电影人在大陆外景拍摄。这两项政策给了台湾观众和电影制作人更多的选择,尤其是后者。

过去几年,台湾电影制作人发现赚钱越来越难。由于市场过热,香港电影的粗制滥造已经成为常态,明星工资的飞涨使得制作成本居高不下,空的利润越来越小。一些香港电影制作人在收到投资后推迟了建设期。当时的统计数字表明,截至1993年5月,有250多部电影没有按时交付。

他拍了600多部电影、捧红李小龙等人 却贱卖公司退场

随着“九七回归”的临近,香港电影业充满了“发财”的投机心态,但台湾电影厂商不愿犯大错误。1993年,台湾电影人与香港电影工业协会谈判,要求后者抑制香港电影的制作成本,降低演员的工资。谈判未能取得实际成果,台湾电影制作人很生气,并收回了他们的资金。

他拍了600多部电影、捧红李小龙等人 却贱卖公司退场

香港电影在失去台湾市场的同时,也在其他市场遭受了重大损失。

首先,内地加强了对粗制滥造的香港电影和合作制作的限制;其次,东南亚市场也开始引进大量更成熟的好莱坞电影,并将投资于香港电影的资金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国内电影;第三,香港本地市场也大幅萎缩。1992年,看电影的人数比1988年减少了1900万,当地观众也更喜欢看好莱坞电影;最后,盗版vcd和dvd的流行使得电影生意越来越困难。20世纪90年代末,黄百鸣关闭了东方电影院,一家著名的电影院被改造成了购物中心,嘉禾放弃了香港电影院。

他拍了600多部电影、捧红李小龙等人 却贱卖公司退场

这一切在“97亚洲金融风暴”后达到高潮,香港著名导演和演员纷纷前往内地或好莱坞发展,其中包括嘉禾的支柱成龙。

1997年,70岁的邹文怀面临债务缠身的“金丰收”,第二任掌门人何冠昌也于同年去世。

祸不单行。1998年,邹文怀申办政府特别批准的将军澳电影制片厂。出人意料的是,邵逸夫突然加入了六家电影公司来破坏局面并赢得了竞标;嘉禾原来的斧山道工作室被政府收回。邹文怀失去了它的基地。

1999年后,邹文怀资本市场屡遭打击。

首先,负责发行和电影的嘉禾娱乐因违反上市规则而被停牌,然后负责制作的嘉禾电影因巨额亏损而被清算和重组。重组后,嘉禾不如以前,就连成龙也改变不了什么。更糟糕的是,2000年,成为环亚大股东的林建岳想把嘉禾收进口袋,而邹文怀要求李嘉诚拯救公司。

他拍了600多部电影、捧红李小龙等人 却贱卖公司退场

尽管邹文怀阻止了对林建岳的收购,但这并不能阻止环亚的崛起。2002年,环亚推出了江湖闻名的《无间道》,而气血双亏的嘉禾淡出了电影制作领域,成为一家以发行和融资为主的轻资产公司。

退出江湖

1997年后,虽然邹文怀失去了荣耀,但他并没有打算立即退出江湖。毕竟,邵逸夫在这个年龄仍然和他竞争。但随着嘉禾的股价暴跌,他发现自己没有资本再打一场了。

2003年,成龙完全离开嘉禾,与天皇总统杨受成联手打造天皇电影。尽管金的电影延续了香港电影的风格,但他们开始合作制作主要面向内地市场的电影,比如2005年的神话。

路宏与香港联合制作已成为香港电影人的重要出路,而博纳影业(Bona Film)中国区总裁俞东则成为引领香港电影人北上的旗手。从2003年到2009年,博纳垄断了约80%的香港电影发行或合作制作,从而成为与华谊和光明同名的三大民营电影巨头。

他拍了600多部电影、捧红李小龙等人 却贱卖公司退场

也有一些香港电影人去好莱坞发展或坚持当地市场。前者只有少数成功,而后者则面临着市场萎缩的困境,这反过来又导致了本土电影人才的短缺。2002年的纯香港电影《无间道》是香港电影的余晖,从此香港电影的命运不能由一个人逆转。

他拍了600多部电影、捧红李小龙等人 却贱卖公司退场

邹文怀看穿了这一切,他失去了理智。此外,他没有办法把事业传给下一代。他有两个儿子,但他对电影业不感兴趣;他还有一个女儿。他送她去斯坦福大学攻读电影硕士学位,但这个女儿不能做生意,这让嘉禾一塌糊涂。对邹文怀来说,重振嘉禾的辉煌是遥不可及的,而挽回财务损失更为现实。

他拍了600多部电影、捧红李小龙等人 却贱卖公司退场

2007年10月,邹文怀以超过2亿港元的价格,将自己和女儿所持有的24.78%的股份和可转换债券出售给内地公司orange sky entertainment,orange sky entertainment成为嘉禾的最大股东。

橙天空娱乐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新公司,主要从事音乐制作业务。2009年,收购嘉禾后,公司更名为“橙天嘉禾”。计划新公司将不再涉足电影制作业务,而将主要发展影院,特别是推进“多元化电影观看模式”,即在一线城市建立高端影院俱乐部,使影院不仅可以观看电影,还可以举办生日派对、商务会谈、大中型派对、公司高管会议、新产品发布会等。

他拍了600多部电影、捧红李小龙等人 却贱卖公司退场

这一计划的原因是橙天管理层对大陆电影市场不乐观,认为中国人不会像欧美人那样形成高频电影消费。

橙色天空的管理层错了。在收购嘉禾后的十年里,大陆电影市场一直高速增长,产销量都很高。电影制作公司赚了很多钱,电影公司更漂亮,尤其是万达。

截至2017年5月,万达已经在中国建立了418家电影院和3670个屏幕。此外,万达还在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收购了大型影院。如今,万达拥有1352家电影院和14347个屏幕,成为全球最大的影院运营商,其发展势头甚至超过了邵氏兄弟。

另一方面,橙色天空金色丰收只有107家电影院和781个屏幕,而且年年亏损。今年1月,橙色天空金色丰收以约33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出售给另一家影院运营商南海控股。目前,其市值仅为21亿港元,股价不到1港元。

金色丰收的传说,戛然而止。

来源:罗马观察报

标题:他拍了600多部电影、捧红李小龙等人 却贱卖公司退场

地址:http://www.l7k9.com/gcbyw/6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