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977字,读完约10分钟
全面推进城市旧居住区改造,是满足人民群众改善生活需求、促进惠民和扩大内需、促进城市更新改造和开发建设方式转变、促进优质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旧城区改造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了全面推进城市旧社区改造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对象范围、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围绕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推进“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联合建设、共同治理、共享共享”的社区治理体系建设,使人民生活更加便捷、舒适、美好。
国务院参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会长仇保兴在接受《人民日报在线》专访时指出,今年规划改造旧城区3.9万个,比去年翻了一番,“旧城区改造”规模的扩大“正合时宜”,是一项保护民生、促进就业的高效投资和效益工程。
他说,推动转型应充分调动居民、企业、社会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使有转型需求的社区能够“脱颖而出”。与此同时,我们应该采取多模式、多渠道,齐心协力推进自下而上的改造方案设计和自上而下的激励政策体系,而不是搞政府负责、群众靠边站的“统包工程”。
国务院参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会长仇保兴
以下是采访的全文:
《人民日报·房地产》:根据《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今年“3.9万个旧城区将进行新装修”——涉及近700万居民,是去年的两倍。你认为旧住宅区改造的重要性是什么?旧住宅区改造在落实“六个保证”任务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仇保兴:实际上,“旧改革”始于30年前。当时主要是“穿鞋帽”。然而,随着城市建设向“以人为本”的转变,“旧改革”的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
从中央层面看,“六保”是我们面临的又一场战斗。
第一场战斗是抗击流行病,我们赢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第二个战役是“后流行病复苏”,其中包括迅速恢复工作和生产,抵消外贸急剧下降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刺激国内需求。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央政府提出的“六个保证”是非常及时的,其重要基础是先保证扩大投资。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棚改”投资规模的变化。我国十年前就开始了大规模的棚改,每年的速度为500万或600万套。然而,到2019年,棚改的规模已经急剧缩小,因为这次改革的棚改面积几乎相同,去年的棚改规模与往年相比已经“减半”。此外,中国的城市化已经进入了一个转型期,房地产行业投资萎缩已经成为现实,这将不可避免地对就业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这一关键时期,国务院决定将“旧制改革”的规模扩大一倍,可谓“正合时宜”。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分析。如果将2000年以前的城市房屋进行“改造”,这批房屋的总量将超过100亿平方米,按照每平方米的改造标准,约为1000元。总的来说,整个“翻新”的规模可以达到10万亿元,这说明“翻新”的规模非常大。国务院决定今年改造700万户家庭,总数是去年的两倍多。今年的改造规模将达到7000亿元。如果加上停车设施、电梯、海绵社区和邻里中心,总投资估计约为1万亿元。根据这个经济规模,我们估计如果今年完成“老改革”任务,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可以提高1.2到1.5个百分点。
投资和就业密切相关。如果“旧改革”的投资规模今年能接近1万亿,将会创造约700万个新的就业岗位。这个数额是巨大的,但是在工业领域同样规模的投资只能带来300万个工作岗位,这是完全不同的。可以看出,“旧改革”是一种有效的投资,可以用较少的投资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人民日报·房地产》:近年来,随着城市更新需求的增加,全国各地旧住宅区的改造也在加紧进行。你认为旧住宅区改造的现状和进展如何?在今年复杂的经济形势下,各地出台的政策有哪些亮点?
仇保兴:今年旧住宅区改造有很多亮点。例如,按照“三年基本建成,五年全面建成”的目标要求,对2000年建成的旧住宅区进行了全面改造,市政府给予每平方米260元的改造补贴,示范区增加到每平方米410元。整治过程中密切关注规划设计、项目宣传、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引进第三方组织检查,设立群众监督员等。,并采取多种措施解决整治问题,取得良好进展。
山东省启动了旧住宅区改造“4+n”融资模式试点,推广创新了四种模式;鼓励各地自主探索“N”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旧住宅区改造。
同时,目前,“旧改造”仍然存在着旧社区的混乱改造过程,只注重个体改造,而忽略了社区的整体设计。例如,本月,一个旧住宅区安装了屋顶,下个月,据说门窗将被翻新,地下管道将在一段时间后被修复。城市各专业部门对旧住宅区的改造都有自己的改造计划,但不能全面设计和同步改造。即使对于不同的改造项目,也有几个独立的方案,这使得生活在旧区的人们不知所措。
缺乏人民的参与。让我给你举个例子。几年前,住在北京海淀区一些社区的建筑与工程学院的院士们甚至不知道如何改变自己的社区,因为没有人通知他们参与自己家的装修。改造计划由相关部门直接“决定”。一些专业部门在住宅区改造中往往采取“一刀切”的做法,无论这些建筑何时建成,都需要整体改造吗?整个转变过程不是以人民的需要为中心,而是以完成上级的任务为中心。改造方案系统缺少普通人“点餐”的关键步骤。
缺乏公共中心。我们应该整合和建立“公共服务中心”,或“邻里中心”,让普通人可以享受全面的服务,而不离开社区。
另外,缺乏企业参与和软件管理是旧住宅区改造中需要直接面对的问题。
人民网房地产:居民参与改造意愿低、社会资本融资难、过度依赖财政资金是“旧改”长期推进的难点。你认为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突破口是什么?
仇保兴:为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最需要改造的社区“浮现”。所谓“出来”,是指社区居民可以自发地提出“我要改造”,这很容易处理。
包括价目表在内的旧住宅区整体改造“菜单式”目录是提前编制的,以方便居民“订购”,让普通人了解并积极参与住宅区的设计、改造和管理。
例如,在老房子里安装电梯是很困难的。结合立体停车、地下停车和安装电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对不能使用电梯停车或取现的底层居民进行补偿是一个更好的矛盾解决方案。
为了增加一些居民的积极性。
鉴于融资难和对财政资金的过度依赖,我认为转型思路和物业管理模式需要创新。可以引入企业ppp模式。例如,电梯可以从电梯公司租赁。企业在住宅区安装太阳能装置后,住宅区的居民也可以分割。这是一个完整的ppp模式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如果这一切都由政府来做,财政负担无疑会增加,中央政府分配的钱也不会发挥任何作用。
此外,政府节能减排补贴和大型维修资金应形成合力。除了中央政府对每户2万元的专项补贴外,各省市也相应地出台了补贴标准,其中一些省市还对安装电梯或翻新住宅保温材料给予了专项补贴。这些各种补贴应在地方统筹的前提下安排,并与大量的维修资金相结合,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益。
《人民日报·房地产》:“旧住宅小区改造”考验基层治理能力。哪些经验和做法值得学习?
仇保兴:首先,浙江省近年来推出了“万部电梯进社区”的计划。一些电梯厂主动通过租赁方式为旧楼安装电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是近几年来,锦州市由市住建局协调,太阳能光伏板统一安装在全市五分之一的屋顶上,实现了节能减排和旧房改造的双赢。
人民日报房地产:最近,在汛期,一些社区发生洪水等自然灾害时,很明显“黎姿”不如“面子”,甚至有些社区不得不面对“返工”,这大大增加了区域财政压力。如何有效更新城市,建设一个有弹性的城市?
仇保兴:旧住宅区改造既要“面”,又要“衬”。有必要从多方面进行科学转化。首先,我认为有8个必要的改造项目:
首先,建筑性能监测和加固,以确保30年的寿命和基本抗震性能;
二是外墙保温改造。外墙保温材料的选择需要因地制宜。例如,北方地区住宅建筑使用的较厚防火保温板不适合南方地区;
第三,可再生能源与建筑的融合。例如,在屋顶上加一顶“太阳能医生帽”可以达到隔热和发电的双重效果,而无需政府付费;
四是管网改造升级和雨水收集。
第五,适应旧环境,安装电梯。安装电梯的资金主要由群众分摊,然后给底层居民适当的补偿。对底层居民的补偿方式多种多样,但必须公平合理,一视同仁。
第六,中国北方住宅供热计量改革。
第七,立体停车场或地下停车场。旧城区普遍缺乏停车位,不仅停车难影响居民购车热情,而且停车秩序混乱严重堵塞消防通道,造成安全隐患。
第八,垃圾分类和餐厨垃圾处理。
此外,一些非必不可少的项目也可以增加社区的复原力,如社区绿化和立体绿化、增加社区对外通道、海绵社区设计等。
以人为本的“旧改革”必须实现“抗疫与抗疫相结合”,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应对日益紧迫的老龄化时代。
弹性城市实际上整合了宜居性、活力、绿色和安全这四个目标。凭借城市和社区的复原力,人们可以平静地应对新的流行病和未来可能发生的其他灾难。新一轮的“旧改革”不可能是一个没有细节的完整的顶层设计。要充分调动居民、企业、社会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多种方式和途径共同努力,推进自下而上的改革方案设计和自上而下的激励政策体系。
《人民日报·房地产》:如何理解“旧住宅区改造”和“城市更新”的区别和联系?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和行业发展,下半年旧住宅区改造的重点在哪里?
仇保兴:一是深化“配送服务”改革,实行联合审批,有效纠正多头审批和多部门管理的难点,简化程序审批程序。
二是鼓励地方政府大胆创新模式,因地制宜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旧住宅区改造。鼓励采用公私合作、特许经营等新模式,多渠道开发和转化资金。
第三,积极动员社区人民自力更生改造和提升家园。阻止政府独家承包已经成为群众靠边站的“统包工程”。
第四,注重综合改造方案的设计,防止各部门“一个工作”和重复施工扰民。推进社区总设计师制度,充分吸收群众建议,为市民参与旧住宅区改造开辟新途径。
第五,及时解决旧社区历史遗留问题,提倡多部门联合办公解决设计团队提出的困难,加快旧社区改造进度。
来源:罗马观察报
标题:仇保兴:要让“旧改”小区自己“冒出来”不做群众靠边的“交钥匙工程”
地址:http://www.l7k9.com/gcbyw/3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