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925字,读完约10分钟

富士康去年成功收购了诺基亚和夏普,最近加入了针对东芝闪存的“亲战”。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似乎急于摆脱世界最大铸造厂“厂长”的名号,从“幕后”走向“台前”,摘下“血汗工厂”的帽子,在追求多元化市场布局的同时打造自己的品牌。

那些年 郭台铭和富士康追求过的“白富美”

我也错了

富士康首先出名,并与苹果关系密切。第一部iphone问世后,富士康成为苹果的主要代工工厂。苹果官方网站显示,富士康占了苹果18个总装厂中的7个,主要负责产品组装。

一些媒体报道指出,由于苹果是富士康最大的客户,富士康近一半的收入依赖于苹果,而富士康的公共财务报告显示,随着苹果销售额的下降,其对富士康收入的贡献逐渐减少。

根据平图的说法,由于装配成本只占制造成本的很小一部分,富士康从苹果公司获得的利润非常有限。

像郭台铭一样聪明的富士康会被苹果在低利润模式下的表现所约束吗?

事实上,富士康的转型计划是在十多年前开始制定的。郭台铭的逐步战略是让富士康从制造转向技术,然后转向商业。

起初,郭台铭瞄准了零售业。切入点是电子商务、渠道等领域。

在渠道方面,2001年,富士康投资了数码产品的全国性连锁营销平台赛博数码,占48%的股份。2014年,富士康与麦德龙签署了一份合同,并成立了一家大型3c商店“媒体市场”。

在电子商务领域,2011年,富士康推出电子商务平台“飞虎乐购”,以3c产品为卖点,试图占领b2c电子商务市场。2013年,富士康通过“富联网”第二次进入电子商务领域。然而,这次进入电子商务的结果却是惨淡收场:2015年,根据alexa流量监测数据,“飞虎乐购”和“富联网”的国内流量排名平平,仅相当于普通的小型电子商务平台。投入和回报严重失衡。

那些年 郭台铭和富士康追求过的“白富美”

这种零售转型的失败与富士康的先天基因直接相关。富士康是一个传统的b2b企业,而电子商务除了b2b之外还有b2c,这对富士康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由于富士康现有的客户大多是大型企业,不依赖电子商务,而富士康自身的业务与电子商务无关,尽管其渠道覆盖能力很强,但选择零售领域实际上是错误的战场。

那些年 郭台铭和富士康追求过的“白富美”

但这种尝试和错误只是开始。富士康再次修改了它的“路线”,在转型的道路上有着更令人兴奋的节奏。

老郭的“锐利的梦”

郭台铭追了夏普五年。

2011年,郭台铭开始与夏普谈判投资事宜。

2012年,郭台铭参观了夏普的面板制造子公司酒井展示产品。

2013年,鸿海(富士康母公司)未能与夏普谈判。

2015年,鸿海与日本软银和阿里巴巴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生产软银胡椒机器人(300024,股票咨询)。郭台铭再次向夏普发出要约。

2016年,夏普正式宣布从鸿海精密工业有限公司获得3888亿日元(约253亿元人民币)的注资,并正式成为鸿海的子公司。

在过去的五年里,经过几轮磨合和谈判,双方的谈判甚至陷入了死胡同。富士康付出巨大时间成本和数百亿资金的原因是,它希望通过复兴夏普(一个建立了一百多年的知名品牌)来弥补富士康自身品牌的不足,并为富士康的下一次战略转型和升级发挥“火车头”的作用。

那些年 郭台铭和富士康追求过的“白富美”

首先,富士康和夏普的联姻直接带来了技术升级。富士康拥有it和3c产品软硬件技术、工业机器人、电池、电机、气动元件、机械结构等技术;夏普拥有家用电器、电子和机器人、软件和算法以及系统集成技术。两者结合的最直接影响是技术飞跃,富士康也有望在夏普的帮助下转型为高科技消费电子产品的创新企业。

那些年 郭台铭和富士康追求过的“白富美”

其次,它是离线连接的。长期以来,富士康的“先店后厂”模式和c2m的电子商务模式都没有得到国际一线品牌的支持。因此,富士康只能靠赚取微薄的代工利润生存,无法直接从品牌客户那里获得价格优惠的产品。富士康与夏普的合作可能会直接打开富士康的线上线下渠道,使富士康在商业企业转型中迈出一大步。据报道,富士康正与阿里巴巴合作,在夏普电视的基础上打造一个网络电视圈。

那些年 郭台铭和富士康追求过的“白富美”

此外,我们应该使用夏普获得更大的发言权。有趣的是,一直寻求将自己转变成自己品牌的富士康从未放弃与老伙伴苹果的合作。众所周知,夏普是世界上液晶显示器专利最多的面板厂,也是世界领先的技术水平。在白色电领域,夏普在空气体净化器、冰箱等产品领域拥有顶尖的核心技术。在整合夏普的液晶面板、相机零部件和其他电子元件资源后,富士康将在当前的主流业务中从苹果获得更多订单,并在与苹果做生意时获得更大的议价能力。

那些年 郭台铭和富士康追求过的“白富美”

郭台铭一直在收购百思买(buy buy),高举转型升级的旗帜,而“代工”和“自主品牌”的硬件制造两条腿走路,也是富士康更务实的策略。

“结婚”一个接一个

除了夏普,富士康还对其他国际知名品牌发起了攻势。

2016年5月,富士康以3.3亿美元收购了诺基亚的功能机器业务。傅志康(富士康子公司)前董事长童文欣表示,这笔交易是傅志康对微软手机业务制造、销售和分销部门的收购。对于富士康来说,它可以立即占领诺基亚在全球40-50个国家的专业销售团队和分销部门的销售平台和渠道,为富士康的转型服务技术公司铺平道路。

那些年 郭台铭和富士康追求过的“白富美”

事实上,富士康和诺基亚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10多年前,郭台铭就盯上了诺基亚的代工业务。后来,诺基亚的供应商艺术模型遇到了财务问题。富士康以6700万欧元收购了芬兰的艺术模型公司,并开始通过艺术模型向诺基亚提供底盘和电子元件,逐渐赢得了诺基亚的代工业务。

那些年 郭台铭和富士康追求过的“白富美”

今年6月,郭台铭公开声明富士康将与苹果和亚马逊联手竞购东芝存储芯片(闪存)业务。尽管东芝的未决案件仍悬而未决,但甚至有消息称富士康已经被淘汰,因为日本和美国政府不希望东芝的半导体技术落入中国公司手中。然而,富士康提出了270亿美元的收购价格(比美国、日本和韩国提出的价格高出50%),承诺成功竞标可以帮助东芝偿还债务,并永久保留东芝的存储芯片部门,这表明了郭台铭赢得竞标的决心。

那些年 郭台铭和富士康追求过的“白富美”

东芝是苹果iphone的主要供应商,亚马逊的数据中心服务器也使用nand闪存芯片为公司和外部客户提供云计算服务。苹果、亚马逊和谷歌等公司都打算收购东芝的闪存业务,以稳定其产品供应链。

如果富士康赢得东芝的闪存业务,它无疑将获得更低的原材料采购成本,用于制造需要闪存芯片的终端设备,如手机和智能电视;其次,这也将增强富士康与其他品牌合作时的话语权;第三,这也是富士康打造自己品牌的重要一步。

那些年 郭台铭和富士康追求过的“白富美”

此前,鸿海集团(富士康母公司)计划帮助东芝在美国建厂,前提是该公司能够成功收购东芝闪存业务。鸿海表示,在美国建厂是因为美国有市场和人才,这将改变美国86%的闪存依赖从韩国和日本进口的趋势。

多好的后宫啊。

除了在电子消费领域积累技术实力,做品牌“收藏”,郭台铭的投资触角延伸到共享旅游、云计算、机器人、人工智能、金融服务、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市场布局多元化。

例如,在持续流行的共享旅游领域,2016年9月,富士康子公司鸿威向滴滴出行注资1.199亿美元,持有0.355%的股份。2017年1月23日,富士康成为mobike的战略投资者,通过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技术生产mobike,降低成本,提高效率,mobike汽车产能在原有基础上翻一番,总产能将超过1000万辆/年。

那些年 郭台铭和富士康追求过的“白富美”

除了上面提到的电子商务领域,富士康还涉足了完全陌生的移动社交活动。2016年8月16日,富士康和腾讯以1.75亿美元引领了印度即时通讯应用hike messenger的D轮融资。

2016年,富士康(Foxconn)和腾讯(Tencent)共同投资了必不可少(essential),这是一家由安卓之父安迪鲁宾(andy rubin)所有的大型新消费电子公司。该公司最近发布了必不可少的手机,一款全屏智能手机。鲁宾表示,该产品将在智能手机市场挑战三星和苹果。

那些年 郭台铭和富士康追求过的“白富美”

此外,郭台铭还涉足新能源汽车领域。2015年3月,富士康与和谐号汽车、腾讯达成合作,三方共同出资成立新能源汽车企业“和谐号富腾”,成立研发中心,并在河南设立生产基地,引进玛莎拉蒂设计理念,前期生产两款轿车和越野车,瞄准中高档市场30-40万元。近日,富士康科技集团与江苏昆山达成合作协议。富士康计划投资250亿元在昆山建立几个项目,其中新能源电池是一个重要项目。

那些年 郭台铭和富士康追求过的“白富美”

不应低估郭台铭在资本市场的布局。今年2月,富士康以6亿美元收购了软银的亚洲技术投资基金——软银亚洲资本(Softbank Asia Capital)54.5%的股份。该基金将把“软银的投资专长”与其自身的“先进制造技术和全球影响力”结合起来,帮助软银找到新的科技初创企业。此外,富士康还计划向软银建立的“10万亿日元基金”捐款,该基金将专注于规模至少达数百亿日元的私人股本交易和投资,而不是专注于初创企业。

那些年 郭台铭和富士康追求过的“白富美”

这些看似零散的收购案例,实际上是富士康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制造”转型过程中不断探索的实践节点。

以郭台铭为首的富士康在科技行业积累了近30年的经验。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不允许富士康仅仅依靠代工订单来获取微薄的利润。

许多名人“寻求结婚”的目的并不是为别人做婚纱,而是富士康试图转向制造“微笑曲线”两端的高利润业务。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制造智能硬件本身并不是其转型的深层目的。

郭台铭曾向媒体表示,富士康未来将自行控制原材料、出货和客户,不仅控制制造和加工过程,还将进一步控制集团的物流和日常生产数据,最终建成一个从零部件到消费者的大平台,实现按需柔性生产。

富士康是一家制造公司,不缺乏技术和品牌管理经验。如果你想从“制造导向”转变为“技术导向”和“贸易导向”,你不能只买一个品牌。即使东芝实现了投资富士康的愿望,双方能否在相互磨合中融合共存,优势互补,让制造业依靠技术进步,仍是一个疑问。老品牌依靠智能制造来恢复活力,拥有更大的市场。

那些年 郭台铭和富士康追求过的“白富美”

至于郭台铭的转型战略能否实现,让我们从夏普开始,他已经成为一个“新形象”。

来源:罗马观察报

标题:那些年 郭台铭和富士康追求过的“白富美”

地址:http://www.l7k9.com/gcbyw/12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