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88字,读完约3分钟
上海市近日公布了《2018年上海市非上海籍高校毕业生就业申请评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评分是根据毕业生的教育背景、毕业学校、学习成绩、奖励、大学英语四级和六级、计算机水平等因素进行的。按照近几年的做法,应届毕业生可以在分数达到72分时进入上海的结算渠道。此外,《办法》还建议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本科生可以直接在传统评分机制之外定居。
一石激起千层浪,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本科生可以在上海定居的消息直接引起了很多争议。
近年来,许多二线城市掀起了一场激烈的人才大战,其主要特点是逐步放宽人才落户限制,特别是在人才落户政策最宽松、学历要求降低到中等学校的郑州等城市。
与此同时,在“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的背景下,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的落户门槛正在收紧。在二线城市的猛烈冲击下,难以安居和高房价使得北京、上海等城市的人才吸引力面临相当大的压力。据统计,近年来,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留京毕业生就业率逐年下降,已降至50%以下。根据求职平台的一份报告,北京和上海的人才净流入率呈下降趋势,而杭州排名第一。武汉、成都、Xi等地推出人才新政后,户籍人数大幅增加。为应对激烈的人才竞争,尤其是高端人才的竞争,上海探索建立“国内高水平大学应届毕业生符合基本申请条件并可直接定居的绿色通道政策”。
但争议在于,新政以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本科生为试点。例如,许多网民为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学生感到委屈。为什么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可以被录取,而上海复旦大学和交通大学等高水平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却不能呢?为什么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本科生被允许,而没有在这两所大学学习的硕士和博士却不能?这也涉及到人们对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三个阶段的教学水平和学生能力的讨论。
尽管每年从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毕业的数千名本科生中有近80%选择继续深造,20%选择直接工作,其中很大一部分将选择留在北京,而真正愿意选择上海定居的人并不占多数。然而,只有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才是试点对象。即使将来可以直接定居的大学毕业生的范围继续扩大,它仍然会激发人们对“一生一次的考试”等的兴趣
我们可以理解上海在传统的评分机制之外开辟绿色通道留住高层次大学毕业生的初衷,以及先试点后扩张的谨慎态度。然而,在政策出台后,公众的解读必然会转向另一个方向,甚至溢出结算政策。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本科生成为一种身份和特权了吗?人们的这种理解可能是有偏见的,但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在应试教育的氛围下,虽然教育部门严格禁止高考状元、网考率和“北青率”的炒作,但地方政府和学校仍有冲动申报高考状元和“北青率”等教育成果。在这种政治成就观的背后,是对北大和清华的盲目崇拜,这种心理是由一种公共政策造成的,其中当然包括拥有北大。
除了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本科生直接落户外,还有许多内容被忽略了。例如,《办法》将大学分为“一级大学和研究生培养单位”、“二级大学和研究生培养单位”、“其他大学和研究生培养单位”,并给予不同的加分。第一个班和其他班的差别是7分。这种人为的划分难道不是把高校分成三个或六个九等吗。巩固大学的身份?
来源:罗马观察报
标题:清北本科落户争议 人才竞争形势十分激烈
地址:http://www.l7k9.com/gcbyw/5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