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81字,读完约6分钟
人民网北京8月17日电(记者孙红丽)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3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智能建筑与建筑产业化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了推进智能建筑与建筑产业化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根据《指导意见》,要围绕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目标,以大力发展建筑产业化为载体,以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动力,形成集科研、设计、生产加工、施工组装、运营为一体的智能建筑产业体系。到2025年,我国智能建筑与建筑产业化协调发展的政策体系和产业体系将基本建立,建筑业互联网平台将初步建成,这将促进一批智能建筑龙头企业的形成,打造“中国制造”的升级版。到2035年,中国在智能建筑与建筑工业化协调发展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建筑工业化已全面实现,并已进入智能建筑世界强国行列。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督司副司长廖玉平(数据图)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督司副司长廖玉平最近对《指导意见》做了全面解读。廖玉平认为,《指导意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建筑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文件,应当认真贯彻执行。在全面落实《指导意见》要求的基础上,要找准突破口,突出重点,狠抓重点,争取实效。
问:《指导意见》的背景是什么?
廖玉平: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近年来,中国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建设能力不断增强。2019年,中国建筑业实现增加值70904亿元,比上年增长5.6%,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16%,有力支撑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加快建筑产业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进一步提高建筑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并发布了《指导意见》。
问:《指导意见》的颁布有什么意义?
廖玉平:这是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今年新冠肺炎突然爆发肺炎的特殊背景下,建筑业的传统建筑模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粗放型发展模式变得不可持续。加快智能建筑与建筑产业化协调发展,整合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形成集科研、设计、生产加工、施工组装、运营维护为一体的智能建筑产业体系,走集约化、高质量发展的新路。
《指导意见》的颁布是有效拉动内需、做好“六个稳定”和“六个保障”的重要举措。这项工作不仅有巨大的投资需求,还能带动巨大的消费市场。乘数效应和边际效应显著,有助于加速形成强劲的国内市场。这是有效应对疫情影响、缓解经济下行压力、拓展发展新动能的重要举措。它可以为做好“六个稳定”工作和落实“六个保证”任务提供有力支持。
《指导意见》的颁布,是顺应国际潮流、增强我国建筑业国际竞争力的有力起点。与发达国家的智能建筑技术相比,我国还有很大差距。将推进智能建筑与建筑产业化协调发展作为抢占未来建筑业科技发展高地的战略选择迫在眉睫。通过推进建筑的产业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打造“中国制造”的升级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进入智能建筑世界强国行列。
问:如何把握《指导意见》提出的“大力发展预制建筑”的任务?
廖玉平:重点发展预制建筑,推进建筑产业升级。预制建筑的发展是建筑方式的重大变革,有利于促进建筑业和信息产业化的深度融合。近年来,我国预制建筑发展良好,在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存在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程度低等问题,与先进的施工方法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因此,《指导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预制建筑,推动建立专业化、规模化、信息化的标准件生产体系。
问:如何把握《指导意见》中提出的“加快行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的任务?
廖玉平:重点是加快建设行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推进建筑业数字化转型。建筑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建筑业深度融合形成的关键基础设施,是推进建筑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的关键支撑,是开放建筑业上下游产业链、实现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推进智能建筑与建筑产业化协调发展的重中之重。为此,《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快建设行业互联网平台,推进行业互联网平台在建筑领域的整合应用,开发建筑领域的应用。
问:如何把握《指导意见》中提出的“加强建筑机器人应用”的任务?
廖玉平:重点是积极推广应用建筑机器人,推动建筑行业提高质量和效率。增加建筑机器人的R&D和应用,有效地替代劳动力,并对建筑零部件进行安全、高效和精确的生产和施工操作,已经成为全球建筑行业关注的焦点。建筑机器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市场。目前,我国在架桥机、建筑机械等通用建筑机械和智能建筑设备的研发和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建筑机器人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得到大规模的应用。因此,《指导意见》提出探索具有人机协调、自然交互和自主学习功能的施工机器人批量应用,重点关注工厂生产和施工现场的关键环节,加强施工机器人的应用。
问:如何把握《指导意见》中提出的“加强智能建筑和建筑产业化应用场景”的任务?
廖玉平:重点加强示范和应用,提高智能建筑与建筑产业化协调发展的整体水平。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智能建筑与建筑产业化合作发展路径和模式,技术含量高,创新性强,工作难度大。要充分调动企业和地方的积极性,组织试点示范,搭建应用场景,推广成熟技术,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项目,全面推进工作。为此,《指导意见》提出,要强化智能建筑和建筑产业化的应用场景,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定期发布成熟技术目录,在基础条件好、需求迫切的地区率先推广应用。
问:组织实施《指导意见》需要做些什么?
廖玉平:第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从战略高度认识推进智能建筑与建筑产业化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实施路径,及时评估《指导意见》的落实情况,并报告结果。第二,加强政策支持。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目标为导向、以结果为导向,加大在税收减免、金融支持、企业融资、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同时,加强整体协调,帮助解决影响智能建筑与建筑产业化协调发展的瓶颈问题。三是加强宣传引导。要积极宣传推广促进智能建筑与建筑产业化协调发展的成熟经验和典型做法,积极开展政策宣传与实施、技术指导、交流与合作、成果推广,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努力为智能建筑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来源:罗马观察报
标题:住建部廖玉平:打造“中国建造”升级版 建筑机器人应用前景广阔
地址:http://www.l7k9.com/gcbyw/2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