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536字,读完约9分钟
自2015年7月“养马”发布首个互联网金融监管文件以来,相关监管政策在过去两年得到了大力实施,合规成本上升。随着智能金融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推动了金融创新,也加剧了金融风险和金融脱媒的复杂性。如何建立一个智能的风险监控和预警系统,如何从事后处理过渡到实时监控和预警,对地方监管部门来说尤为迫切。
金融工作会议释放强有力的监管信号
2012年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至今已有五年。当时,互联网金融业还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等新形式的迅速发展,一些问题和风险也随之而来。例如,“电子租赁宝”事件造成了p2p的污名,各种民间数字现金和传销硬币相继出现,每次都有数十亿美元的损失,数十万人失去了他们的钱,这频繁地敲响了行业监管的警钟。
同时,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大量货币资金通过各种集合计划、伞式信托和p2p流向房地产、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期货市场,导致一、二线城市房价和资本市场飙升。各种资产管理业务的套现严重增加了财务杠杆,各种监管套利行为层出不穷。
从一组数据来看,2010年,中国的总杠杆率(全社会总债务/国内生产总值)为177.8%。到2016年,在经济转型背景下,杠杆率上升至237.6%,居民杠杆率从2015年的44%迅速上升至2016年的50.6%。2016年,抵押贷款与新贷款的比率高达46%。杠杆率的快速上升意味着基金正在加速“脱离现实,进入虚拟”。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表示,杠杆率持续上升,已经超过临界点。从2016年开始,中国越来越有可能面临系统性风险。从学术界到政府,“金融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已经成为一个高频的热门话题。
从2016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2017年4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再到7月中旬的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多次成为中国高层讨论的重要议题。它指出了金融“风险点”,明确而坚决地把握了不存在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把维护金融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显示了它的高度。
刚刚闭幕的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指出,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要把主动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科学防范、早期识别、早期预警、早期发现和早期处置,着力防范和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着力完善金融安全防线和风险应急机制。
会议还强调,要结合中国国情,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增强金融监管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加强金融监管的专业性和统一性。所有金融业务都应纳入监管范围,以便及时有效地识别和化解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与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相比,这次会议的一个特点是互联网金融首次被纳入议题,“渗透性”也是一个新的提法。
此前,央行副行长潘曾多次呼吁对互联网金融进行深度监管,即通过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表层形式看到业务的本质,通过渗透将资金来源、中间环节和最终投资联系起来。
Regtech迎接fintech挑战
合规成本可降低50%
最近,人工智能“将取代人类”,关于人工智能能否取代金融监管的争论仍然没有定论。
事实上,为了堵塞监管漏洞,消除监管空白条,实现金融风险监管的全覆盖,作为争论话题的主角之一,央行在5月中旬打着“人工智能+监管”的旗号,宣布成立金融技术委员会。它将加强regtech的应用实践,并积极加以利用
不可否认,fintech作为一股承载着强大科技基因的全新力量,给全球金融业带来了巨大的革命性影响,推动了传统金融机构的转型,加快了金融产品的迭代和创新,提高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然而,与此同时,也存在许多溢出风险或“创造性破坏”。
例如,fintech带来了日益丰富的跨境金融服务,不同的业务相互关联、相互渗透,风险更具传染性;fintech形成的信息流打破了风险传递的时间空极限,使金融风险扩散得更快、更广;fintech创新产品的过度包装导致更大的风险隐藏,这使得监管套利盛行。
可以说,正是金融技术推动了监管技术的发展。作为fintech world的一个分支,regtech意味着金融机构使用新的颠覆性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ml),为决策制定、成本降低和合规性问题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根据ibm和麦肯锡(McKinsey)发布的数据,去年有超过2万项新规定。据估计,到2020年,监管要求的完整目录预计将超过3亿页,远远超过人们的跟踪能力。目前,风险与合规管理占各大银行运营支出预算的10%至15%,金融服务机构的年度相关支出约为2700亿美元。
德勤的报告指出,regtech的最大优势在于,它可以通过将纸质报告流程数字化、减少基于监管的人力激励支出、集中满足监管要求等方式有效降低成本。由于可见性,金融机构的合规成本降低了50%。
在中国,除了这些方面之外,regtech不仅可以用来监督金融技术的发展,还可以提高监管当局识别、防范和划分金融风险的能力。作为regtech的主要技术工具,人工智能为现代金融监管解决了许多问题,包括监管者的激励和约束、提供更高水平的全局优化计算以及更好地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
我们如何在中国发展regtech?对此,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孙国峰认为,首先要完善金融监管的两大支柱。在微观层面,有必要建立金融行业监管规则,实现风险监管的全覆盖,避免监管空·怀特。实施渗透监管,通过渗透将资金来源、中间环节和最终投资联系起来。在宏观层面,完善宏观审慎监管体系,采取反周期操作,避免顺周期风险。
二是推进财务数据标准化。因为大数据的前提是有数据,所以这些数据必须有标准化的数据。如果各种金融机构和金融技术的数据不能标准化,就很难根据所有金融机构和金融技术公司的数据建立regtech监管。
成本高、缺少专业人员和数据
如何建立本地风力控制系统?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它依赖于实体经济。虽然目前系统性金融风险仍在控制之中,但互联网金融等潜在风险不容忽视。为保持金融安全底线,地方金融监管部门责任重大。如何建立互联网金融风险监控预警系统,实现平台的有效快速监管,从后处理向实时监控预警过渡,对监管者来说尤为迫切。
近两年来,行业变化很快,监管思路从“促进发展”转变为“规范发展”。随着相关监管政策的深入实施,行业“合规”步伐加快,“银行存管”、“取消担保”、“信息披露”、“良性退出”、“行业自律”、“现金贷款”、“校园贷款”等关键词成为“合规”主题下的产品。
在网上贷款监管更加严格的背景下,各地制定了不同的网上贷款监管措施。相应地,地方监管机构和在线贷款公司的合规成本也有所上升。此外,不可忽视的是,高端金融人才普遍集中在一、二线发达城市,这不可避免地会导致三、四线城市金融专业人才短缺,出现“重审批轻监管”的问题。
虽然智能监管的总体发展思路已经提出,但在实施层面上推进并不容易。成本很高,专业人员很少。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困难在于缺乏数据,以及如何将数据和技术进行深度整合。
信用数据应该是“开放和共享的”,以便发挥最大的作用。在这方面,地方监管当局可能还需要与一线金融技术公司合作。事实上,这也是一个符合政策的举动。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还提出,要坚定不移地深化金融改革,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的整体监管和互联互通,推进金融业综合统计和监管信息共享。此前,央行还表示要加强regtech的应用实践,并强调愿与生产、教育、科研各方携手,共同推动中国金融技术健康有序发展,为服务实体经济、实施普惠金融做出贡献。
此外,国务院最近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也提出要大力推进智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传统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形成适应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需求的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推进以信息传输为核心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基础设施,将其转变为集感知、传输、存储、计算和处理为一体的智能信息基础设施。
2015年12月,贷款余额为702亿元、投资者约84万人的“电子租赁事件”爆发,掀起了p2p行业的第一波巨大浪潮,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
荣360作为第一家对电子租赁进行预警的第三方机构,拥有成熟的风险预警模型,通过大数据技术和爬虫技术实时监控网上贷款行业重点企业的运营数据。数据维度包括规模指数、流动性指数、稳定性指数和增长指数。荣360通过数据建模和历史数据回溯测试,建立了通过数据监控发现风险萌芽可能性的机制,实现了网上贷款平台提前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对保护投资者权益、节约监管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这一技术,自2015年2月以来,荣360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金融风险实验室联合发布了10份网上贷款评级报告,共对150多个平台进行了评级,并对电子租赁、在线、巨投金融等数十个平台的运营问题及时发出风险预警。
来源:罗马观察报
标题:互金监管2周年:合规成本水涨船高 地方如何实现智能化监管
地址:http://www.l7k9.com/gcbyw/13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