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47字,读完约3分钟

[李嘉诚再次奔跑:我以为这是一次“冲刺”,但没想到这是一次“长跑”]7月27日,李任潮计划以412亿港元收购德国能源公司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Ista),并增加其在欧洲的地位;三天后,7月30日,他出售了145亿港元的香港资产和他在香港的固定电话业务——和记环球电讯。近年来,每个人都看到了大家熟悉的“李氏惯例”:从内地和香港出售资产,大举购买欧洲资产。

李嘉诚又跑路:原以为是“短跑”竟变“长跑”

最近,各地的“首富”都在忙着偷拍。内地最富有的人的名单最近有所变动;在世界富豪榜上,亚马逊总裁贝佐斯也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成为了首富。

这时,香港首富李嘉诚在三天内做了两个大动作,再次出现在报纸版面上。

7月27日,李计划以412亿港元收购德国能源公司Ista,并增加其在欧洲的地位;三天后,7月30日,他出售了145亿港元的香港资产和他在香港的固定电话业务——和记环球电讯。

近年来,每个人都看到了大家熟悉的“李氏惯例”:从内地和香港出售资产,大举购买欧洲资产。

01

当“大中华区”的疏散仍在进行时。

虽然和记环球电讯的出售被认为能够更有效地集中资源向客户提供移动通信服务,但和记电讯的股价却一路飙升,难免让人怀疑:李家族仍在离开。

据不完全统计,自2013年以来,李嘉诚已在大中华区出售了800亿港元的资产。这一次,半年后,有一个出售资产的大动作,而不是出售房地产。

这也说明还有其他原因,而不是简单地看不起香港的楼市。

02

有人评论说:李嘉诚是一个伟大的商人,不是一个伟大的企业家。

从某种程度上讲,李所从事的产业都是传统的基础设施产业,并没有为产业创新带来太多的贡献。

然而,为了更好地发展,基础设施行业需要找到“大树”下的阴影。无论是房地产、电信还是港口。

自2013年以来,内地和香港都经历了几轮房地产热潮,但李嘉诚放弃了这一轮投资机会,果断实施了“剥离大中华”战略,这与几年前的政治和商业周期变化有关,“大树”可能不再酷了。

众所周知,在内地和香港,基础设施行业不是纯粹的商业周期行业,会与政治周期重叠。

2012年,梁当选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任行政长官,随后是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从那以后,李嘉诚在大中华区的巨额投资就消失了。

2013年,甚至有一场针对他的码头工人罢工。自此,逃离“大中华”成为集团的“战略方向”。

之后,它甚至将昌河集团的注册地迁至开曼群岛。

03

香港这一代有钱人在1997年后实际上享受了很多红利。

中央提出的“港人治港”,字面意思是香港人管治香港,但实际的管治模式是香港精英管治香港。

1997年后,富人成为精英治理的代表,成为连接北京和香港的重要力量。

从早期的港英到特区成立初期,李嘉诚一直被港英政府和中央政府视为精英。特别是他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被香港人视为“英雄”和“超人”。

回归后,“港人治港”的需要赋予了李嘉诚特殊的社会地位。在大陆经济腾飞的十多年里,他也腾飞了,不断拓展商业领域,成为世界华人中最富有的人。

然而,随着香港贫富差距的拉大,逐渐成为“李氏家族之城”,香港的财富异常集中在房地产和金融领域,人们不再视其为“英雄”。面对香港人对富人越来越深的仇恨,李氏家族也成了众矢之的。

随着声望的丧失,富人再也不能充当北京和香港之间的调停者。过去,精英治港的模式正在悄然改变。

来源:罗马观察报

标题:李嘉诚又跑路:原以为是“短跑”竟变“长跑”

地址:http://www.l7k9.com/gcbyw/12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