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06字,读完约5分钟
吴晓灵说,现在银行经常在预期收益产品出现亏损时弥补整体利润;一旦该产品超出预期收益,银行会将超出预期收益的部分作为银行的利润记录在自己的账户中,银行会认为损失由自己承担,所以利润也应该属于自己。
长期以来,银行融资因其稳定的收益一直受到许多保守投资者的青睐,但我不知道在“保证收益”的背后,银行刚性赎回的“潜规则”埋下了许多风险的种子。在8月19日举行的中国财富管理50强论坛2017年年会上,包括殷勇和吴晓灵在内的许多监管机构和业内人士直言不讳地表示,目前银行理财规模已达30万亿元,但“刚性赎回”扭曲了市场规则,助长了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因此,应该实行“以旧换新”,新产品不应该被赎回。
监管机构批准混乱
银行理财已经成为当前市场理财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8月19日的论坛上,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吴晓灵介绍说,目前在近100万亿元的理财产品总量中,银行约有30万亿元,占30%,但银行理财产品的法律关系也是资产管理市场上最具争议的问题。
一般来说,区分金融产品性质的因素是风险承担方式和收益分配方式。从银行融资的角度来看,“有保证收入”的理财产品具有银行存款的特征,即银行承担盈亏风险,存款人享受固定收入。“因此,目前收入有保障的银行理财产品已被监管部门认定为结构性存款,需要支付存款准备金和占用资金”。吴晓灵说。“无保本无收益保证”的理财产品符合集合投资的所有特征,发行200份以上的产品由公款管理。
然而,银行理财产品“不保护资本,但保证预期收益”扭曲了市场。吴晓灵说,现在银行经常在预期收益产品出现亏损时弥补整体利润;一旦该产品超出预期收益,银行会将超出预期收益的部分作为银行的利润记录在自己的账户中,银行会认为损失由自己承担,所以利润也应该属于自己。然而,在吴晓灵看来,没有保本的银行理财产品的所有利润都属于客户,银行应该只收取管理费。她还指出,现在银行理财产品的规模太大了,应该从老到新进行分割,不要硬性支付新产品。
央行副行长殷勇也在论坛上表示,“刚性赎回”并不能消除预期收益的不确定性,它只是问题的转移,“刚性赎回”也会鼓励人们的非理性行为。“刚性支付应该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要让市场机制发挥主导作用,我们必须让价格波动提醒我们的投资者和消费者,投资是有风险的。”
只是违反“潜规则”积累银行风险
事实上,有序打破刚性赎回的“潜规则”一直是许多银行的愿景。一位来自一家股份制银行的人士透露,该银行几年前发生了一次金融产品违约事件,投资者多次聚集在银行门口示威,给银行带来了很大压力。之后,即使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不能达到预期,银行也会自己掏腰包进行补偿,这样产品就会看起来支付成功。
根据2016年初溥仪标准发布的2016年银行理财市场清单,截至2016年底,共有459家商业银行发行了超过12万元人民币的预期收益产品,占市场的98.48%。与2015年同期相比,产品发行量增加了3.3万份,继续创新高,增幅为36.32%。
然而,在不断增加的流通背后,银行“咬碎牙齿,吞掉肚子”的做法实际上会导致内部风险积累。《溥仪准则》指出,投资者对预期收益产品支付方式的认知根深蒂固,这使得银行打破了高额的公正赎回成本。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董事、兴世投资总经理杨凌进一步指出,过去由于无形的刚性赎回,该行90%的财富管理资金集中在债券、非标准资产等资产上。在监管背景下,银行在投资方面的收入压力更大。
财务预期转化为净值
业内人士预计,打破刚性赎回也将是未来新统一资产管理法规的最大亮点。农业银行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彭向东(601288)认为,银行理财产品将从预期收益转向净值产品,银行将只收取管理费或持有固定份额。客户会逐渐适应自身的风险,刚性支付的问题会慢慢解决。
值得一提的是,在高质量投资目标降低和金融去杠杆化的背景下,许多银行越来越青睐相对开放且不需要承诺收益的净值产品。行业组织预测,未来净资产理财产品将成为商业银行间竞争的焦点。
中信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宏观债券研究团队首席分析师黄也指出,投资者对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将有一个容忍限度。当超过限额时,银行理财的吸引力将下降,这将促使投资者投资其他资产。这时,净值产品的吸引力将会提高。他解释道,净值产品实际上类似于基金,而“正当赎回”在本质上已经被消除了。风险不再滞留在银行,而是在投资者手中。银行理财的投资范围将更加广阔,风险偏好将得到改善。因此,匹配收入中心水平将得到提高,净值产品的收益率值得期待。此外,与基金依靠卓越的投资研究能力获得超额回报的可能性相比,如果基金打造相关的口碑品牌,其潜在的高回报可能对投资者更具吸引力。
来源:罗马观察报
标题:监管人士批乱象 30万亿银行理财何时破刚兑?
地址:http://www.l7k9.com/gcbyw/9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