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12字,读完约3分钟

端午节快到了,所以每个人通常在这个时候都要吃一些粽子。在北方,它和北京粽子一样大,大部分是红枣和豆沙;在南方,粽子和广东粽子一样,体积较小,其馅料包括蘑菇、猪肚等。味道很好。这种看似不起眼的食物实际上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

粽子发展简史:古称 “角黍”晋代加入中药材

自春秋战国以来,粽子已经发展了几千年。在古代,粽子也被称为角小米,看起来像牛角。后世出现了“蒸包”、“无荚”、“白玉团”等一系列绰号。粽子有着很高的声誉,它有一个外国英文名字“粽子”。

自古以来,粽子所用的材料是不同的,如竹叶、香蕉叶或干荷叶,然后用糯米、黄米或其他辅料包裹,如红枣、红豆泥、火腿等。形状有三角形、四棱锥形、枕形、小塔形、圆棒形等。

然而,关于粽子是怎么来的还没有定论。根据流行的传说,它起源于向屈原的死表示敬意。然而,有些人认为粽子的雏形远早于春秋战国时期,甚至可以追溯到50万年前,那时人们用“包”的方法制作熟食:用叶子包裹食物,放入火中煨,然后剥去叶子吃。听起来有点像粽子。

粽子发展简史:古称 “角黍”晋代加入中药材

“粽子”一词最早的写法是“七”,历史上有关粽子的文字记载可能最早见于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当时被解释为“芦苇叶裹米”。西晋新平太守周作人的《石丰记》中明确提到“米”字:“仲夏是五日之末,方伯是最好的。”享受顺德的牛角和龟鳞。”

粽子发展简史:古称 “角黍”晋代加入中药材

粽子是在金代成为端午节的标准食物。人们打开了他们的思想,开始在里面放一些特殊的材料,包括一种中药。煮熟的粽子叫做益智粽子。南北朝时期,肉、栗子、红枣和红豆出现在粽子馅的大家庭中...包好的粽子也作为礼物送给了对方。

粽子发展简史:古称 “角黍”晋代加入中药材

在宋代,人们简单地把水果做成饺子,苏东坡写了一句话“在饺子里看到杨梅”。这时,也有粽子被堆进亭台楼阁的情况。据说木制的汽车、马和牛也被用来做广告,这似乎表明吃粽子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在明清时期,粽子成了一种吉祥的食物。据传说,当时参加科举考试的学者在去考场之前,必须在家里吃专门为他们包的“笔粽子”,这种粽子看起来像一支毛笔,谐音“一定要赢”,才能中彩票。

事实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只要是可以进口的,几乎没有什么配料不能用作饺子。例如,四川人喜欢吃辣的食物,只需在馅料中加入一些辣椒粉;口味重的人最喜欢的腐乳、泡椒甚至榴莲都被塞进粽子里。

像精致的八宝饭饺子,简单地切猪肉腿肉,脂肪,鱿鱼等。切成丁,加入其他必要的材料,像炒菜一样翻炒,然后用作馅料。海南粽子会带一片香蕉叶,糯米会裹上咸蛋黄、叉烧肉和红烧鸡翅...据说一个重半公斤,数量很大。

当你把这样一堆杂七杂八的东西当馅料时,做饭时一定要注意。大火彻底煮熟后,你应该慢慢煮一会儿,然后才真正煮熟。同时,糯米有很高的粘性,所以你应该慢慢吃。你不能一次吃太多。同时,它可以帮助肠胃蠕动,避免消化不良。

来源:罗马观察报

标题:粽子发展简史:古称 “角黍”晋代加入中药材

地址:http://www.l7k9.com/gcbyw/6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