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367字,读完约6分钟
9月27日晚,新华社播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北京总体规划(2016 -2035)》的消息。事实上,这个消息不是很明显。然而,有几个地方非常,非常值得每个人的关注。这可能成为北京房价未来再次上涨的机会。
2300万人的红线
国务院通常全权负责城市的总体规划。与以往的城市规划不同,这次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是由中央和国务院共同批准的。更重要的是,这是中央政府第一次亲自参与城市规划的协调。
所有政策的核心——2300万人的红线。
这六项举措是...
1.北京的定位是“四个中心”:北京是首都、国家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流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
2.严格控制中心区建筑高度:坚持把政治中心的安全放在突出位置,严格控制中心城区建筑高度,管理安全隐患,确保中央政务环境安全、良好。
3.增加大型礼仪设施:前瞻性规划国际交流中心建设,适应重大国家事务常态化,完善重大国家事务服务保障长效机制,加强国际交流重要设施和能力建设。
4.城市建设用地将会减少而不是增加:必须坚持解决和整顿,促进升级,坚决拆除违法建筑,加强对解决腾空空使用的指导,并注意改变鸟笼,留下空白,增加绿色。
5.增加居住用地比例:缩小空房生产规模,提高工业用地利用效率,适度增加居住用地及其配套用地比例。加强需求侧管理和控制,增加住宅用地供应,完善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努力实现人民安居。
6.旧城不可拆除:建立覆盖旧城、中心城区、中心城区和京津冀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为加强对老城区和“三山五园”的整体保护,老城区不能再拆除,应通过腾空和恢复建设来保证。
至于中央政府参与的逻辑——很简单,北京人口的红线已经到了不可持续的边缘。
与上海的人口红线相比,北京的人口问题更为根本——城市承载力的根源是水资源。北京市2300万人口承载力是根据北京市水资源承载力计算得出的。北京不是一条大河,它的淡水供应、洪水排放和废水处理等问题都很严重。
大城市怎么会缺水呢?洛杉矶在沙漠里不是过得很好吗?让价格说话。
与毗邻长江、珠江口的上海、深圳相比,北京的水价是每吨5元,比上海、深圳高2元——这无疑是管制价,因为北京的特需水价格是160元的15倍,是上海的15倍,是杭州的30倍。
也许从真正的市场价格来看,北京的月水费可能是两三千。因此,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也表明房价不是北京现行政策的关键。
任务极其艰巨,但行政权力不足。过去,当行政权力控制人口的红线时,中央政府参与其中也就不足为奇了。
事实上,早在2005年,北京就发布了类似的计划。2005年版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誓言到2020年将人口控制在1800万。与预期相反,在2016年,北京的人口已经达到2200万,远远超过了计划人口。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北京人口增长斜率上升的时间大约是在2005年。
那么中央参与的具体好处是什么呢?一个性质提出三点
首先,京津冀一体化是中央政府的一级工程,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是一体化的重要纲领性规划内容;
其次,中央政府的批准也意味着北京的整体城市规划在落地层面上更加安全。如果不出意外,这个计划将在北京落到实处。因为北京只是一个执行者,比如在审批内容的末尾,就特别强调:“总规划执行中如有重大问题,要及时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
第三,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体现了新一届中央政府对未来城市指导方向的新理念。因此,在回复内容中也指出:“总体规划的理念、重点和方法有了新的突破,对全国其他大城市具有示范作用。”因此,如果不出意外,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新理念将对今后中国其他城市的规划起到指导和借鉴作用。
该计划的核心思想是将北京的城市功能转移到四个中心:国家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流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中央政府参与的特点是,除了从北京单独出发,本次设计协调的对象将涉及各方面的方法——熊安是一个引导城市功能的试验场,依托中国超强的行政力量,它实际上是在向外传递首都的一些功能。
但这真的意味着北京的人口将停止增长吗?而老式的房价问题是否会因为城市住房供应减少的问题而再次“飙升”。即使控制措施很强,我们能否保证在未来三年内立即控制人口?
北京房价周期2.0?
应该说,这项规定的手段是“赤裸裸的”
一是划出2300万人的红线,配套措施包括直接“疏商”——让非资本功能性产业退出;“绿化”——将建设用地转化为城市氧吧,发展“高端服务业”——形成一定的“人群分割”、“减少高楼、停止拆除旧房”——即切断土地供应等。如果第一个“稀疏的业务”真的可以依靠行政手段,使一些人搬到熊安,那么后一个政策似乎希望通过减少住房供应减少人口流入,但事实上,这可能很难调整人口流入,但现有的住房将过于紧张。
在适应性很强的中国人看来,调整和控制城市容量,可能不会阻止他们追求财富和地位的绊脚石。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北京的人口流入可能会减少,但不会减缓甚至过度停止。
北京的选址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更不用说当时北京的选址是如何使用不科学的封建迷信了。最重要的是,北京选址的目的根本不是要成为一个人口高度密集的城市。正常而自然的城市发展,尤其是古城,从靠近水源的河流地区开始,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巨大的城市,而北京的选址是人为的。古代皇帝选择了一个平原来建立政治中心,并通过政治带来的经济吸引力来形成首都。
这种人为的选址很容易违反自然规律,城市越大,这种负面影响就越明显。当一个城市的人口超过其自然条件所能承受的上限时,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导致巨大的浪费和负担,而这种负担将在维护这些基础设施的同时继续存在。
毕竟,北京人口的流入承载着中国人骨子里的官方标准思想。如果这一规定能够真正分解非核心行政机构和中央企业的作用...
那我们只能等房价再次飙升。
来源:罗马观察报
标题:如果北京房价再涨一倍!
地址:http://www.l7k9.com/gcbyw/11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