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63字,读完约3分钟

中国网络金融10月20日电-近日,中国保险协会(以下简称“中国保险协会”)发布了《回归保险起源,中小寿险公司发展之路》的研究报告。报告显示,中国寿险行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但马太效应显著,中小企业生存困难。

一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和寿险行业的金融属性继续吸引新的资本流入,政治、经济、社会和科技等宏观因素也为“十三五”期间寿险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充分支撑。2017年7月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将保险定义为“发挥长期稳定的风险管理和保障作用”,一系列监管政策法规相继出台,旨在“降低杠杆、限制结构、控制资产、防范风险”,推动从多方面向“保险业”转型。

中国寿险业“马太效应”显著 中小公司生存艰难

另一方面,寿险行业的马太效应加剧,这不仅体现在数量上,也体现在质量上。从2012年到2016年,中国寿险行业的原始保费增加了1.2万亿元,其中7家大公司占40%左右。寿险公司高价值业务的主要代理渠道呈现爆炸式增长;其中,大公司分享了大部分代理增长的红利,并通过更成熟的自我发展机制招聘了近90%的新员工。

中国寿险业“马太效应”显著 中小公司生存艰难

在我国寿险业快速发展的现阶段,大量中小企业在以下三个方面苦苦挣扎求生存和发展。

溢价一文不值,亏损还在继续:在过去的几年里,一些中小企业依靠资产驱动的债务模式发展异常,市场份额不断提高。营业利润主要来自投资理财业务的短期利差,而不是担保业务的长期病逝。

资产驱动型负债是不可持续的:监管当局严重阻碍了资产驱动型负债的发展模式,而短期利差模式是不可持续的。中小企业的生存问题再次凸显,迫切需要寻求新的突破。

市场参与者增多,竞争加剧:目前,中国有近80家寿险公司,仅次于美国和英国,是日本的两倍;由于公司之间的严重同质化,中小公司和大公司之间以及中小公司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

此外,行业内外部因素导致中小寿险公司生存困难。

首先,在宏观层面,它表现出以下两个方面。

金融业对寿险行业的外部溢出:整个金融体系在一定意义上形成外部溢出,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寿险行业的业务本质和市场环境。中小企业或主动或被动采取跟进策略,加入短期理财产品的红海竞争,背离寿险主营业务。

在监管更加严格和“保险业叫保险”的大趋势下,资产驱动型负债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其次,微观层面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股东期望不合理:中小寿险公司股东背景复杂,各方对寿险牌照的期望和使用方式存在显著差异,导致公司治理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一些股东对寿险行业缺乏了解和理解,疏远了寿险公司的定位和寿险执照的使用。

不切实际的战略定位:股东对中小企业的期望不切实际,他们的战略定位也不准确。大多数中小企业并没有真正把自己定位为中小企业,它们盲目追求国家布局,搞大规模。

该公司的商业模式没有任何特点:过于依赖复制其他公司的商业模式,缺乏自己的细分市场和相应的配套业务系统。

人才机制错配:中小企业严格意义上的创业型企业,需要创业型人才。相当多的小公司都是追求职位、福利和舒适的人,在创业期间缺乏必要的创业精神。

不支持产品属性:寿险产品同质化突出,中小企业难以从产品中脱颖而出,形成差异化、特色化的产品管理。

来源:罗马观察报

标题:中国寿险业“马太效应”显著 中小公司生存艰难

地址:http://www.l7k9.com/gcbyw/11702.html